第(2/3)頁 國子學! 京城之地,一入國子學,未來不出意外的話,之后一定就能謀個官身! 特別是現在,朱元璋廢除科舉,并沒有重啟的情況下。 國子學的適齡學子,已經是這大明官場上,板上釘釘的“后進之輩”。 而以洪武時期,官場“新陳代謝”速度極其快的前提下,官員一直緊缺。 故而,現在的升遷速度,一個不注意就坐火箭,直接來到了六部之首。 當然,前提是要簡在帝心! “國子學去了嗎?” 這時。 朱元璋適時問道。 “當然沒去。”吳文用立刻回道:“其子雖然聰穎,但畢竟只有六歲,且……據說性格跳脫,難以管理,況且蘇貴淵本人只是九品……國子學里的學生,都是在朝官員的子嗣。九品官……” 最后一句話,吳文用沒說出來,但他的話,傻子都能聽懂。 朱元璋當然能聽出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一介九品的芝麻官,其子嗣,自然沒有資格入京城最好的國子學。 他冷笑一聲,不知道在笑什么。 但卻好奇起了另一件事。 “你剛才說,這叫蘇貴淵的九品檢校,是秀才出身。當年和你一起,任戶部檢校?” 吳文用連忙點頭:“回稟陛下,是!” “五年了。”朱元璋看向在場百官,“咱開國之后,最缺的就是人才。秀才功名不高,但以當初,只重啟一屆科舉來看,也算是我大明少有的良才?!? “為何五年,你已經是主事?他還是檢校?” 此話一出。 氣氛逐漸奇怪。 吳文用不知陛下所問是何意,只能如實回答:“回陛下,蘇貴淵為人呆板迂腐,與同僚之間的關系,也是淡交如水?!? “或許因為其性格原因……微臣從照磨所離開后,也再無他有來往。” 最后一句,似乎撇清關系。 “呆板迂腐?哼,書上不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嗎?結果真淡如水了,反倒五年檢校,真是個笑話!”朱元璋再度諷刺一句。 “看來盡信書不如無書,真把自己讀傻了!” 吐槽之后,他又看向前方,“咱沒記錯的話,咱這朝中的幾位尚書,有的都沒有功名在身,有的也只是秀才出身?!? “是,陛下?!边@時,一直在前方站著的某位身影徐徐開口,“臣不才,在大明也無功名在身。” “哈哈哈,汪丞相說笑了,你是元末的進士,如何不算功名?這天下,良才難得,你隨咱起兵反元,已經莫大功績!” “更不要說,所謂讀書讀出來的功名,在咱看來并不算什么,要不然,咱也不會廢掉那科舉!” “有才德者,無需功名也能為國為民。” “相反,只有功名,而無才德,遲早便是咱今日要斬的貪官!” 最后一句話落下,語調拔高,語氣冷漠,似在警告! 整個大殿再度落針可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