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個七歲的小娃娃,還妄想開新學。這小子銳氣十足,但也是時候挫挫他的銳氣。也讓他知道,用新學做國朝選仕之法,不是耍嘴皮子,是真的要和人家爭論的?!? 朱元璋只是沉吟了片刻,就直接擺手道:“之前就說過,讓他先過宋濂、方孝孺他們這些先生這一關?!? “這一關都過不去,說的天花亂墜又有什么用?” “讓他們爭一爭吧!” 朱標聞言,也是點頭。 對于蘇閑,可以毫不猶豫的說,經過這幾次的事件,他們的確很看重。 但這小子的想法,總是讓人感覺有些奇怪,是得好好的磨磨。 …… 翌日。 蘇閑來到大本堂的時候。 不知道為什么,總感覺這個新來的先生,趙景有些奇怪,好幾次的目光都直接看向他。 到后來,方孝孺給他們講課的時候,其與趙先生的目光一模一樣,也是好幾次的看著自己。 從今年一開年,他們這邊的學堂,所教授的知識,就已經深入淺出的進行《列子》、《孟子》、《論語》之類的教育了。 當然。 并非是讓他們理解意思。 而是讓他們讀,然后默默地背誦在心里。 聽先生們討論,這是宋濂的意思。 對方曾說:先賢經義,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你們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少年意氣,銳意進取。 同樣的話,你們現在讀來,只感覺氣魄宏大,照耀四方。 但到了青年、中年讀時,往日覺得沒意思的,卻慢慢浮現心底,別有一番韻味,反倒是年少時期,倒成了一番回味。 到了不惑之年,就更有不同的人生感悟。 到那時……才知道自己曾經所學之物,猶如邁不過去,跨越不了的高山,一眼望去,只是敬仰。 當然這些東西,只是在蘇閑的腦海里一躍而過。 因為下一刻。 他就看到,大本堂的先生們不知何時,已經同時來到這間學堂之中,一雙雙視線,早已經盯住了他。 這是干嘛? 蘇閑正一臉迷惑之際。 “蘇閑?!贝丝蹋钕n佌_口,其在這大本堂,威名遠揚,是秦王都不愿意得罪的主。 蘇閑突然被叫,只覺得脊背發寒。 抬頭看去,發現幾位先生的視線越發的緊迫。 而四周常森、常升、徐膺緒等人的視線,卻也是驚異的朝著自己看來。 “先生!” 蘇閑起身,一臉疑惑。 誰知,李希顏大開大合,有什么問題就直接詢問。 “國朝選仕,重在科舉!” “此是文脈變遷,先賢經義從世家大族,逐漸推往寒士、乃至每一個平民。” “此為開啟民智,此后在其中,選拔篤學良才,讓他們傳承文脈,后世子孫,融入血脈,此后自然世世代代不會忘?!? “自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后,西漢覆滅,東漢建立,漢室覆滅,此后魏晉南北,又有隋唐而立,大唐之光,足以照耀四方鄰國……五代十國之后,猶有兩宋而起!” “兩宋被大遼、大金、蒙元,破碎滅亡……大元之后,猶有我大明!” 一邊說著,李希顏的聲音,已經多了一份鏗鏘,一份鐵血! 他雙眼如炬,死死的盯著蘇閑。 “你可知,我漢室巔峰之后,就算衰弱乃至滅亡,為何會……縱然身死,魂魄不滅?” “你可知,一次次國破山河之后,為何會再有一個個保家衛國之士,為何會有寧愿血淚流干,全族覆滅,依舊要捍衛這一份漢土之舉?” “你可知,這天下萬載以來,外地有匈奴,匈奴滅了有羯族、羯族滅了有鮮卑、鮮卑滅了有突厥,突厥滅了有契丹、女真、蒙元……” “這些外地何曾強大?但卻也一次次的覆滅,而今,為何只有我漢室永存?” 說到最后一句,其聲音仿若是字字如雷音。 震顫的這整個學堂殿宇,似乎都在嗡嗡作響,四周一些先賢的雕刻,仿佛也隨之從其中活了過來。 伴隨著其的喝問,發出一聲聲洪鐘大呂,朝著蘇閑迎面而來。 唰! 幾乎是瞬間,蘇閑就面對不了這種氣魄,臉色變得一片煞白。 而他心里在狂呼:這分明就是直接朝著自己來的。 而此刻。 這一幕顯然也將四周的皇子、勛貴子嗣,嚇得臉色慘白。 因為在他們的記憶里,這大本堂就是來玩的,從來沒有過一次,哪怕是一次,讓這位教授大哥那些人的先生,跑到他們這個“小班”來冷聲喝問。 而與此同時。 另一邊,徐輝祖、李景隆、常茂、四皇子燕王、五皇子、六皇子…… 一眼望去,那邊的學子顯然已經被驚動,朝著這邊看了過來。 看得出來。 大家直到此刻,還不明白發生了什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