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35章 給老朱算一筆鹽稅賬-《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第(3/3)頁

    “就算陛下給各路鹽運使身邊,每人放一個巡鹽御史監察者,到最后……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長久下去,反而還多了一張張饕巨口!”

    “你!”朱元璋氣極,“就算如此,咱現在也不可能廢除鹽引!”

    “沒讓陛下廢除鹽引。”

    “嗯?”

    “只是想給陛下算一筆賬。”

    蘇閑掰著手指頭,“大明有六千萬百姓。”

    “一斤鹽,根據各地交通不同、戰亂之后恢復經濟不同,兩淮地區,鹽場就在附近,所以一斤鹽,五厘銀也就是五十文。而貴的地方,一斤鹽,有一分銀、三分銀,便是一百文或者三百文!”

    實際上,現在大明的鹽價,根本沒有準確的統計。

    蘇閑說的這些,也只是取一個大概的中間值,有些貴的地方,三分銀一斤鹽,毫不為過。

    朱元璋顯然知道這些,且《鹽引論》上已經說明了,交通不便的地方,官鹽自然而然漲價,有的地方官鹽的價格,甚至是京城的七八倍都不止!

    “取最低值,就按照一斤鹽,五十文來算。”

    “不算其中的鹽稅、運輸損耗等等東西,六千萬百姓,一年要花費多少錢,才能滿足日常所需?”

    此話一出。

    朱元璋的呼吸一滯,旋即看向朱標、還有一旁的內官監高符都算上。

    那意思很明顯,還愣著干什么,算賬!

    “不用算了!”

    蘇閑直接道:“是三千萬兩的白銀!”

    唰!

    此話一出,朱元璋只感覺自己的呼吸急促起來。

    “再算一筆賬!”

    蘇閑背著手,實際上腦瓜子在瘋狂運算,加減乘除還難不倒他。

    “剛才算的這些,只是百姓的基本需求,可實際上,朝廷鹽場每年要制造出來的鹽,當然不會是這么一點兒滿足日常就可。”

    “有和外邦交易的,有商賈故意屯的鹽,還有路途耗費,有人吃馬嚼,還有許多其他地方同樣需要鹽,林林總總,陛下,大明一年規定,各類鹽場總和,制造多少斤鹽?”

    這個的確是蘇閑想問的。

    而朱元璋則壓抑著心情,緩緩道:“十倍于人口。”

    “那就是六億斤!換算成銀兩,同樣不精確去算,只算應得的預估收入,那就是三億兩白銀!”

    砰砰!

    朱元璋明顯能感覺到自己內心的悸動。

    蘇閑卻又問道:“大明去年的鹽政收入是多少?”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很隱秘了。

    朱元璋此刻,也不知道是心神悸動還是什么原因,并未說話。

    而蘇閑自顧自說道:“朝廷眼下是兩稅法,分別是每年的七八月份,和明年的二三月份。主要稅收方式,以稅糧為主!”

    “這部分不用計算,只需要計算銀兩。”

    “寶鈔提舉司之前,陛下定下的印發銀兩,是一千萬貫!也就是一千萬兩!”

    “那么實際的銀兩稅收,一定是遠遠小于一千萬兩的,就按照大于一倍來算,估摸著是五百萬兩以上,不會超出太多。”

    “而鹽政只是其中之一,畢竟還有絲綢、絹布、茶葉、鐵器等等……鹽政收入就算半分天下,也不過是二百多萬兩左右!”

    “陛下,數字出來了。”

    蘇閑語氣淡然。

    “取剛才百姓省吃儉用,一年耗費的最基本消耗在鹽上的銀兩,三千萬兩!減去這兩百多萬的鹽政稅收,便是兩千七百多萬兩的虧空!”

    朱元璋瞳孔驟然緊縮。

    就連一旁的馬皇后和朱標,都有些心中發緊。

    因為蘇閑的話還沒說完。

    “而往大了算,按照各個鹽場每年產鹽的規模,六億斤鹽,那就是三億兩白銀!”

    “陛下……”

    算到這里。

    其實某些數字已經不用蘇閑說,就足夠的驚心動魄了!

    “當然這三億兩白銀是按照市價的估算,還要刨除掉路途損耗,鹽引本身的耗費、和外邦的交易,以及百姓不可能耗費如此多,甚至還有留存在鹽場的余鹽等等等等……那么去一半應該差不多了吧?”

    “一億五千萬兩白銀!”

    “呼!”

    算到這里,哪怕是蘇閑的腦袋,都有些昏漲。

    “一億五千萬兩白銀,減去兩百多萬兩的鹽政收入,那就是……”

    “一億四千多萬兩白銀!”

    說到這里,連蘇閑都有些茫然了,這第二波算法實際上太過嚇人。

    但,哪怕是第一波的三千萬兩,都值得讓蘇閑問出最后的問題。

    “陛下,朝廷的錢呢?”

    朱元璋猛地轉過頭,壓抑住心頭悸動,不答反問。

    “你說了這么多,到底要做什么?”

    蘇閑緩緩道:“這便是剛才說的大公了。”

    聲音頓了頓,下一刻,鏗鏘有力的字音,已經是再度響起。

    “一、把這些錢找回來!”

    “二、讓百姓吃得起鹽!好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