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68章 局面大變!-《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第(2/3)頁

    “屁個婚約,那根本就是陛下愛才,不忍那什么麒麟子受波及,說不定還有此前救護太子妃的原因,所以加了一層條件。畢竟那免死寶鈔,不是丹書鐵券,單憑那個太兒戲了些。”

    “說的也是……”

    眾人紛紛議論。

    而就在這其中,一個稚氣尚存的孩子,正默默地看著這一幕,在其身后,則是兩個少年跟著。

    “小少爺,我們走吧……”

    劉二劉三看著那幾輛馬車遠去,并沒有多說什么。

    來到蘇家已經快一年了,這座在很多人意料之中,將來定然會成為新興勢力的小家,因為印版案已經徹底落寞下來。

    記得去年那時候,剛搬去望月坊的新宅,門前拜訪之人還是絡繹不絕。

    然而現在。

    此前蘇貴淵入獄之后,家里之前請來的丫鬟和門房早就跑得消失不見,現在就剩下劉大三人,以及管家劉祿。

    后來蘇貴淵回來后,也就沒再請。

    短短數月過去,整個京城仿佛沒有之前的鈔鏡院院使一樣,仿佛被徹底淡忘。

    而新來的鈔鏡院院使,已經是善親侯的長子,也是準駙馬牛城。

    “走。”

    蘇閑也點了點頭,他今天要去格物院。

    如今格物院的風頭,依舊一時無兩,只是自己的名字也似乎被淡忘。

    而對于這些,蘇閑卻并沒有太多的情緒。

    相反,這恰好就是自己要的效果。

    胡孝誠!

    心中默念著這個名字,對方是京城人盡皆知的紈绔子弟,屬于和常茂同一個類型的。

    只是常茂已經長大,這一年來都很少鬧事。蘇閑曾和常森等人聊天中得知,今年常茂就會進入軍中。

    反觀這位胡相的兒子,今年雖然十五歲,但惡名已經傳遍京城。

    之所以如此關注,蘇閑其實非常在意――洪武第二大案,胡惟庸案!

    得益于此前的空印案,蘇閑已經發現,原定的歷史已經發生了很多偏移。

    蘇閑只知道,胡惟庸案是在洪武十三年發生。

    但案發的原因?

    史書上記錄的也是模棱兩可,有的說是造反,勾結勛貴,早早的有所準備。

    還有個說法,是通倭、和北元有所牽扯,旗下投靠其的勛貴,曾因為朱元璋的懲處,不僅私藏甲胄,還招攬死士……

    只是還沒等到好時機,就被朱元璋一鍋端了。

    當然,這些說法就算罪名屬實,但在京城,除非私通皇親貴戚,否則一介丞相想要造反難如登天。

    那另一個原因就很清晰了。

    正是其子胡孝誠!

    其縱馬狂奔于鬧市,引得京城百姓民怨沸騰,只是礙于胡相的威名不敢多言,只能忍讓。

    然而長久如此,終于在一日,乘著馬車狂奔的時候,對方卻跌下馬車,被車輪直接碾死……

    胡惟庸怒不可遏,直接處死馬夫……

    卻不想洪武帝就等在這里。

    其也算是孝出強大了。

    當然,這個信息其實也有點假,蘇閑還記得一個好像是因為外國使臣的原因。

    但思來想去,現在還不是確定的時候。

    真正讓蘇閑在意的,其實還是他此前的一些的“設想”。

    自己一家不想牽扯進胡惟庸案,如今在官場乃至民間,所有人都知道蘇家這個官場新貴,徹底敗落。

    這倒是符合蘇閑的想法,如此一來,便是跳出了胡惟庸案。

    而之后,國朝將會迎來,史無前例的一次改制!

    廢中書省。

    一直以來,蘇閑都不知道,洪武帝到底是什么時候,產生的廢掉中書省的想法,又是什么時候決定,并且準備堅定的執行下去。

    現在,他想通了。

    八成就是胡惟庸相權越來越大,先是劉伯溫之死,其后又是劉漣之死,而在此之間,他屢次想讓汪廣洋牽制的想法又失敗。

    所以才準備親自上。

    曾幾何時,蘇閑還想過讓朱元璋收回廢除丞相制度的想法,想著自己家能不能混上一個丞相,但現在來看……這個希望似乎越來越渺茫――也說不定。

    因為現在的格物院,似乎又在朝著自己所想的方向前進。

    如此想著。

    終于,格物院近在眼前。

    眼下,家里的事情已經差不多了。

    而接下來,蘇閑除了靜觀朝局風起云涌之外,還要等待兩件事。

    一個是新鈔留下的“小尾巴”,相比較父親離開鈔鏡院,這才是真正的秘密。

    國朝稅收的基本之變,要么波瀾不驚,要么勢必翻天覆地!

    而蔣作為此次朱元璋親派之人,據說已經掌握了那群人的行蹤,現在等的,就是那些“新鈔”會從什么地方出現。

    出乎意料的是。

    那些“新鈔”果然沒在京城里出現,反正這么久,蘇閑并沒有發現太多。

    就比如此刻。

    蘇閑來到格物院內,他并沒有直接去找常森常升他們。

    因為自從上次格物院年終總結之后。

    作為皇長孫的朱雄英,就很少來格物院,聽說在宮里還定下了什么格物院改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