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73章 京城動亂-《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第(1/3)頁

    二月。

    寒冬終于過去,天氣漸暖,楊柳碧青,枯枝逢春。

    望賢路、秦淮河畔。

    此地作為江寧縣最為繁華的地點之一,除了國子學就建立在不遠處,以此衍生出了許多運送往來的商船,街頭也人頭攢動,多是年輕的學子,仕女、以及奔走四周的街販……

    而今日,國子監的學子,仿佛從天還沒亮就聚集在此處,目光共同看向,那坐落在正中間的一座書坊。

    格物書坊!

    “這次怎么來這么多人,以前也沒這么多啊?”

    此刻,眾人看向四周,比之先前更多的身影,紛紛露出疑惑。

    “我聽說這次可不一樣,此次格物快報,好像是那蘇閑親自寫的?”

    “看來大家都聽說了。不過蘇家父子剛剛死里逃生,蘇閑這次很大可能就是借此闡述自己一家的冤屈。”

    “我也是這么想的……但還是期待那策論版面,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表哥就在格物院擔任工匠,他告訴我此次的策論版可不一般,說出來要嚇死人!”

    “甚至其它版面,也有新工藝……”

    “真的假的?”

    正在眾人各種猜想之際。

    終于,格物書坊的大門緩緩打開。

    “門開了!門開了!”

    一時間,人群齊齊朝著前方涌去,人影越聚越多,幾乎要將那座書坊淹沒。

    不一會兒,隨著第一道身影,拿著快報跑了出來,沒搶到和在四周觀望的,則紛紛跑到前者身邊。

    “上面寫的什么?”有人高聲詢問。

    然而其卻一直盯著快報,先是神色驚喜,匆匆喊道:

    “果然有新工藝,煉鐵工藝……”

    “煉鐵?”眾人不解,“這有什么煉的?煉鐵都上千年了,還能煉出什么花來?”

    卻見那人繼續高聲道:“上面說,格物院要以此工藝鑄造一把劍,開一個試劍大比,天下各個鐵匠,都可以赴京鑄造劍器。”

    “從鋒利度、堅固、韌性等多個方面來比,若有意外……”

    話還沒說完。

    就被人催促道:“鐵這玩意就是鐵疙瘩,有什么好比的,再說了,也都是工匠的事情。”

    “對啊,上次是鹽引論,我還以為這次是鐵器專營的路子?這又不是武林大會,下一個!”

    那人被催促,想了想覺得也是。

    只是還沒等他說話,第二個聲音就已經響起。

    “明日齊聚天江樓,格物院招新!”

    “天江樓?明日?這不是驚蟄嗎?記得去年那時候好像是國子學的銅球實驗吧?這次難道又是什么實驗?”

    眾人疑惑之際,又有人道:“上面說了,本來定的是欽天監的司天臺,但是此地閑人勿進,所以定為有五層樓閣的天江樓,也是我京城最繁華的第一樓!”

    上元縣多是清貴之地,而江寧縣則最為繁華,大多甚至是國朝勛貴的一些產業。

    其中,天江樓所在的江寧大道,更是大明公侯勛貴的聚會之所。

    平常人連這個街道都難以進去。

    此刻聽聞,紛紛大驚。

    “咱們都能去嗎?”

    “上面寫了,格物院招新就在頂樓,因為此前題目泄露過的原因,到現場才會公布題目,所以應該都能去!”

    “這個好!我早就想去格物院了,聽說上一次進去的工匠,在京城把田產都置下了,一個月的歲俸比之前十年的都多!”

    此話一出。

    事關百姓最關切的暴富傳聞,可比之前的試劍大會要吸引人的多。

    “歲俸算個什么?去了格物院,那是一步登天,要是做得好被皇長孫看到了,這簡直是祖墳里冒了青煙!”

    有人垂涎無比,這種一瞬間就能跨越,往日里想都不敢想的階層,簡直令所有人瘋狂。

    “話說,只有格物院,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富戶,亦或者學子、甚至已經是大明官員……”

    “只要進去,似乎就再也沒有了此前的束縛。全部躍遷到同一個臺階……”

    一位學子發出心里感慨。

    此話一出,卻是連四周的一些商賈,都滿臉艷羨。

    士農工商。

    從古至今都是主流,而當今陛下因為舊元之事,明面上打壓商賈,限制商賈的地位乃至穿著。

    可另一方面,卻又制定出種種扶持商賈的政策。

    這種矛盾雖然合理,但對底層商賈而言,一旦被定為商戶,就寓意著世世代代,都是賤籍,永遠不能翻身。

    然而……

    自從格物院建立而起后,其內根本不分四民,只要進入其中,就能徹底打破規矩,脫胎換骨。

    包括在鹽引上,好些商賈也因此進入格物院,雖然還是鹽商,但已經蛻變,聽說格物院不看戶籍!

    光是這一點,就激發起了四周百姓的情緒。

    有好些人已經開始打聽,明天是什么題目。

    “這咱們哪能知道?不過到時候去天江樓……只能臨陣發揮了。”

    有人這么說著。

    但還是有商賈不死心,“誰能押對明天的題目,我張福春給他一千貫寶鈔!”

    話音剛落,吸引更多人朝其看去,甚至準備與其交流。

    一千貫,太嚇人。

    普通人一年勞碌,甚至得不到四五貫寶鈔……

    然而就在此時。

    “四民……四民稅收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