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正好高坎也打算試探性的向北邊用一下兵,便給了盧俊義一萬多人馬,合著索超、李逵,加上公孫勝給他們做軍師,一路北上。 天下局勢還在不斷地變化,西夏與金國正面的決戰最終還是爆發了。 在金人攻破汴梁之后的第二年年底,西夏大軍與金國大軍爆發了一場正面的大決戰,然而此戰最終的結果卻是兩邊兩敗俱傷。 最終西夏和金國不得不同時退兵,兩邊也簽訂了暫時和平的盟約,互不侵犯。 不過盟約這種東西,有金人撕毀與大宋的盟約,悍然南下為先例,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可信的地方。 西夏人不是傻子,他們知道金人只是暫時退卻,等到他們重新凝聚了新的實力之后,必定還會來攻,所以在邊境做足了準備。 金人也擔心西夏會突然背棄盟約,趁著他們不注意主動來攻。 于是兩國之間,便將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防備對方上面,也就沒有了精力來管大宋這邊的情況。 高坎費了許多里,才終于將河北與河東兩地盡收在手,南邊的局勢也終究如一開始便料定的那樣。 齊、越、吳三國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極為默契的都不管對方,先全力攻打周遭臨近的那些小勢力,最終幾乎將整個南邊其它力量全部吞并。 而三國分而治之的局面,也隨著周圍能吞并的地方越來越小,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 高坎故意放著東京汴梁不拿,本來便是要等著三國其中之一先打過去。 因為她控制了整個河北之地,斷絕了金人占據了大宋土地與金國之間的聯系,那些地方也就漸漸的陷入了自治的局面當中。 且因為沒有金人的助力,他們本身的實力都算是十分弱小。 甚至原先留在當地的那些金人看管兵馬,也都叫當地有心之人最終給掩殺殆盡,這些地方,實際上也逐漸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第三年,高坎開始了大舉的行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