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福氣-《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第(2/3)頁
百官可不是完全的擺設(shè),對于這樣的一些國家大事,也有必要稍微的尊重一下他們,說不定也可以帶來一些比較好的思路呢。
運河疏浚的工程要推進下去,滿朝文武對此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因為他們也都知道興修水利、疏浚運河的重要性,這就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情。
更何況這件事情早先就在各種籌備了,現(xiàn)在也只是正式的開始動工而已,自然也不用大驚小怪了。
群策群力,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朱允熥也希望這件事情能夠辦的更好一些,千萬不能出現(xiàn)一些差錯,可不能好心辦壞事。
擠壓的一些奏章被朱允熥快速的翻閱,有些自然就是果斷的處置好,這些對于他來說也只是常規(guī)操作了。
好歹也是觀政、理政好幾年了,自己經(jīng)手的政事就不算少了,該怎么處置肯定心里有數(shù)。
張福生輕聲開口說道,“陛下,禮部尚書在殿外求見。”
在朱允熥點頭后,陳迪很快到了武英殿,“臣禮部尚書陳迪,叩見皇帝陛下。”
朱允熥頭也沒抬直接問道,“這個時候過來,是有什么事情嗎?”
陳迪就直接說道,“啟稟陛下,宗室諸親王、親王世子要么就藩要么回藩,依禮制需遣官員送行。就藩親王王府,需指派長史等官員。”
朱允熥這才抬頭,心里也早就有答案了,“藩王世子回藩倒也不要緊,到時候禮部派遣官員出城送一送就好,這個事情你來安排。”
得到這份差事的陳迪一點都不意外,這本身就屬于禮部的工作,也應(yīng)該是他來做好這類事情。
朱允熥沉默片刻才說道,“藩王就藩需遣官員隨行,這個事情我也心里有數(shù),過兩天再和你說一聲就好。”
陳迪自然也不會有任何意見,對于那些王府的屬官安排,理論上來說是需要用吏部來派遣,此前基本上也一直都是這么安排的。
但是同樣的慣例就是藩王就藩的時候,除了安排僧道、德高望重的屬官之外,還會安排幾個藩王的親戚,比如說他們母妃的娘家人。
這也是很多官員一門心思的想要將自家女兒送進皇宮的原因,有了一兒半女之后,整個家族就富貴起來了。
不說對龍椅有什么奢望等,一個成年的藩王也足以保證一些家族的富貴,可以跟著就藩呢!
“這二叔也是,從不管宗人府的事情。”朱允熥在陳迪離開后忍不住抱怨說道,“去太上皇那邊問一問,看看給我叔叔們有沒有指派的官員?”
韓王朱松會去遼東開原就藩,沈王朱模會去沈陽就藩。
歷史上的朱松沒有就藩,因為那會兒趕上了朱允炆登基以及靖難。朱棣篡位后顯然不會想到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朱松是病死在應(yīng)天府。
朱模稍微強一點,沒有去沈陽,而是被朱棣該封到了泗州。從東北到了山西,可以說生活水平一下子提升了一大截,現(xiàn)在的東北可不好過。
至于這原本是老朱設(shè)定的塞王,是大明在邊塞的第一道防線等,朱棣可不管那么多,他有自己的一些計劃。
不過現(xiàn)在就不一樣了,朱松和朱模都是要去就藩,都是要去東北地帶了,和他們的那些兄長們一起構(gòu)筑成大明的第一道防線。
等到處理完一天的事情,張福生才說道,“陛下,太上皇陛下傳召。”
朱允熥沒有任何意見,本來也就是準(zhǔn)備去老朱那里蹭飯。以前住在東宮離的比較遠,而現(xiàn)在就是幾步路的事情,沒事就過去看看。
老朱的歲數(shù)大了,現(xiàn)在又在幫忙帶孩子,別看總是和老朱抬杠,可是該孝順的時候還是要孝順。皇位都穿了,老朱對朱允熥的態(tài)度也不用懷疑。
朱文垚看到朱允熥就像沒看到一樣,看了一眼就咿咿呀呀、搖搖晃晃的跑回屋內(nèi)。這么算起來也不是沒看到,這是跑去通知老朱了。
朱允熥前腳剛到,徐妙錦也就跟著過來了,看來也是派人在關(guān)注著朱允熥的動靜。
老朱看到朱允熥后問道,“這是準(zhǔn)備安排一下你叔叔們?nèi)ゾ头耍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