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阻力-《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第(3/3)頁
看了一眼道衍,朱允熥也是有些無奈。
道衍的能力沒得說,就是心眼實在太多,這是一個更熱衷于皇權(quán)的謀臣,在治理天下的一些事情上,道衍的熱情就沒有那么高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術(shù)業(yè)有專攻,道衍學(xué)的就是‘屠龍術(shù)’,而不是也熬成為一個治國安民的宰輔。
不過朱允熥顯然也不是太在意,道衍這樣的人放在身邊,也確實有大用,對于掌控朝堂來說,這就是最好的謀臣之一了。
和道衍稍微聊了一會兒,朱允熥就繼續(xù)專注的開始批閱奏章了,國政還有一大堆呢,自然是要及時處理好才行。
張福生輕手輕腳的來到朱允熥身邊,“陛下,魏國公求見。”
朱允熥頓時樂了起來,“這還真的是急了,這么快就過來了。”
徐輝祖自然是有些緊張,也確實是非常的在意。他是魏國公,也確實就是想著要維護皇權(quán)。可是他的外甥是皇長子,是公認的未來儲君。
徐輝祖進殿后就說道,“啟奏陛下,臣.”
“曹國公找了你,你心里頭也有些急了?”朱允熥直接拒絕表面的客套,就說道,“讓文垚回鄉(xiāng),你是覺得不太合適?”
徐輝祖也不隱瞞自己的想法,“涉及陛下家事,臣本不敢多言。只是皇長子殿下尚且年幼,遠行數(shù)百里,臣有所擔(dān)憂?!?
“太上皇回鄉(xiāng),文垚不跟著回去,你是覺得我能照料文垚,還是妙錦能照顧好?”朱允熥直接反問,“文垚只認他祖祖,這事情你不知道?”
徐輝祖啞口無言,因為有些事情他確實心里清楚。有些時候也會覺得非常自豪和期待,可是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擔(dān)心。
朱文垚被老朱親自照料,這自然是朝野上下皆知的事情,也基本上宣告了儲君的人選沒有任何的懸念,只能是朱文垚了。
可是孩子太小,再加上朱允熥年輕力壯,這么早就定下來儲君,有些時候不免讓人多想。
畢竟實事求是的來說,歷史上沒幾個皇帝對儲君是完全不設(shè)防的,過早的立下儲君,說不定會讓一些朝臣想著去擁護儲君,讓皇帝多疑。
徐輝祖趕緊回答說道,“回陛下,臣只是擔(dān)憂皇長子殿下年幼,太上皇年事已高,舟車勞頓的話會疲憊?!?
老朱帶著朱文垚回老家,這就是上一任皇帝要帶著下一任皇帝回去祭祖了,這個時候誰不敏感?
而這兩位老的老、小的小,自然也會讓人心里有些擔(dān)心。
朱文垚這才不到兩歲,老朱雖然身體好,但是七十一的年齡擺在那里,這當(dāng)然也會讓人覺得擔(dān)心了。
所以說徐輝祖的這些擔(dān)心看起來也是非常正常,這甚至是很多文武百官的一些觀點,實在是這一老一小的組合都很難讓人完全放心。
而這兩位當(dāng)中的任何一個,對于大明的朝堂、對于大明的江山社稷都無比重要,這是影響著大明走勢的關(guān)鍵性人物,不能有半點差池。
所以說老朱想要回鄉(xiāng)沒那么容易,這不是說走就走,朝堂上說不定就會有不小的阻力了。
尤其是帶著朱文垚,想都不用想的,阻力勢必會更大。
這不就是徐輝祖都來勸諫了么,這可是平時恭敬謙遜的性格,在徐妙錦嫁入皇家之后更是謹(jǐn)言慎行、幾乎從不反駁朱允熥的旨意。
徐輝祖的擔(dān)心完全可以理解,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個事情。
不過很明顯在老朱準(zhǔn)備回鄉(xiāng)的這件事情上,也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這是朱允熥的決定,這也是老朱的決定,就這么簡單!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