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著眼未來-《大明:我才是皇太孫》
第(1/3)頁
徐增壽來了,作為徐達的第三子,徐增壽雖然生長在勛貴鼎盛之家,但所居住的屋子內卻擺滿了書籍,閑暇居家時便邀請賢士至家,討論古往今來成敗得失的典籍故事,孜孜不倦。
表面上來看,這也是個李景隆一般的人物,在勛貴當中也算是頗有名望,算得上是年輕才俊了。
而他早幾年就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這是正一品的官職。他最初是勛衛,第一次授官就是從一品的都督僉事,是無數武將終其一生都難以達到的位置。
年輕英俊的徐增壽,朱允熥也忍不住想笑。當然徐增壽也不算特別年輕,將近三十歲了。
不過歷史上的徐增壽可是在朱棣起兵后對姐夫十分積極效力,屢屢暗中通報消息,屢次向朱棣密告京中部署。
最終的結果就是被朱允炆為發覺,在燕軍渡過長江后,面對當面質問,徐增壽不能回答,因而被將朱允炆親手誅殺。
不過徐增壽被追封為定國公,子孫世襲。以至于從朱棣開始,定國公這個爵位的重要性開始壓住了魏國公這個正經的爵位。
現在的徐增壽自然不會對朱棣有多少指望,雖然他可能和朱棣關系不錯。但是現在朱棣可沒有任何機會,最主要的是朱文垚也要叫徐增壽一聲舅舅。
朱允熥笑著開口,“這一次你在太倉還算不錯,雖然其他人出了紕漏,好在你沒有讓人失望,沒有讓皇后難堪。”
徐增壽連忙請罪說道,“陛下恕罪,臣未能及時察覺,以至于釀成大禍。”
“那也怪不了你,你做事勤勉就行,其他人的事情是其他人的事。”朱允熥笑著說道,“魏國公和你說了吧?這一次太上皇回鄉,你得跟著。”
徐增壽連忙說道,“蒙陛下信重,臣定當竭力。”
護送老朱是真的,但是對于徐增壽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保護朱文垚。這是他和李景隆的區別,當然主要的事情還是以李景隆為主。
朱允熥繼續笑著問道,“說起來這一次你在太倉港,覺得誰為主將最為合適?”
徐增壽也沒有避嫌,直接說道,“陛下,臣以為江陰侯最為合適。”
第一代江陰侯是吳良,這人對名聲、女色、錢財、權利都不看重。他鎮守江陰十年,經常睡在城樓之上,枕著刀戈過夜,以戰時狀態訓練部隊。
而他的兒子吳高也非常利害,屢次外出練兵,在現在這一批勛貴二代之中,這是不遜色于徐輝祖的人物。
歷史上的吳高也非常出色,就連朱棣也都認為吳高謹慎、做事縝密,這是個心腹大患。也就是使用離間計讓朱允炆罷免了吳高之后,北平這個大本營才安然無恙。
看到朱允熥點頭,徐增壽繼續說道,“都督僉事吳忠知曉水上戰事,也可大用。”
吳忠就是吳高的堂兄弟了,吳忠的父親是靖海侯吳禎,大明最熟悉水戰的將軍之一。而吳良、吳禎,這也是親兄弟,只不過吳禎的爵位在洪武二十三年就被廢黜了,罪名是附逆胡惟庸。
廢黜爵位歸廢黜爵位,只是有些功臣之家并不會因此誅滅滿門。
“這倒也是,水戰到底是缺人。”朱允熥笑著說道,“除了這兄弟兩個,還有其他人嗎?”
徐增壽毫不猶豫的回答,“越巂侯做事勤勉,上岸后作戰勇猛。朝廷此前水師出海,就是越巂侯率軍上岸廝殺。”
越巂侯俞通淵也是個人物,比不上他的父親俞廷玉以及兩位兄長俞通海、俞通源,不過好在也不辱門楣。雖然不擅長水戰,但是在陸地作戰是一員悍將。
徐增壽繼續說道,“右軍都督僉事平安驍勇善戰,可率步兵上岸。”
朱允熥忽然間樂了起來,這都是歷史上朱棣的苦主啊。吳高數次攻打北平,讓朱棣坐立不安。
而平安、俞通淵屢次擊敗燕軍,甚至險些殺了朱棣。不過這兩人下場也不好,平安這個朱元璋的義子被朱棣逼著自殺。而俞通淵戰死于白溝河。
朱允熥笑著點頭,“水師將領有了,不過還是要靠步兵上岸廝殺,現在步兵的將領也有了,這么安排朕也能放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