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再怎么說,你這次也必須說些什么了。” 在愛麗的直言下,切嗣終于面對Saber開口了,說道,“說起來,這是你第一次看到我是怎么殺人的呢……愛麗。” 就連愛麗也是第一次見到切嗣這么殺人的嗎? 不擇手段,沒有底線,不講信義。 一切都只為殺死目標,達成目的。 這就是名為衛切嗣的男人從他過去的經歷中,提煉出來的行為準則。 手段、底線、信義,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東西。 在最終的正義和勝利面前,這些都可以被放棄掉,只有達成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只殺死御主的話,可能會有別的御主與其從者再次締結契約。” 切嗣對著愛麗說道,“所以要同時殺死御主和從者。” 其實他這么說是對的,就像是時臣一樣。 時臣作為御主被殺死了,但吉爾伽美什卻反過來和言峰綺禮締結契約了。 其實同樣,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從者被殺死了,御主也能和新的從者締結契約。 言峰綺禮就是這么做的。 “你不要對著我說,你對著Saber說。” 愛麗也有些生氣了,對著切嗣說道。 現在確實顯然要對其解釋的是Saber,而不是愛麗。 畢竟切嗣真正的從者是Saber,愛麗其實并不需要聽到切嗣的解釋。 御主和從者在即將最終決戰前,產生矛盾。 這是挺要命的問題。 然而切嗣卻淡然地說道,“那就不必了,面對會為了所謂榮耀和名譽而興奮的屠夫,說什么都是白費功夫。” 這瞬間觸及了Saber的痛處。 主要切嗣將Saber所為之興奮的騎士說成了屠夫,認為他們其實就是做著屠殺的血腥行為,卻認為這是榮耀和名譽的虛偽之輩而已。 所以Saber憤怒地說道,“你是要當著我的面侮辱騎士精神嗎?你這歪魔邪道!” “騎士無法拯救世界。” 然而切嗣卻是淡淡地說出這么一番話,說道,“那些人宣揚戰爭的手段有正邪之分,總是表現得好像戰場上真有什么崇高的事物一般。” “你可知道什么歷代英雄所一起扮演出來的這些幻象……” “導致了多少年輕人被勇武、名譽這些東西所誘惑,最后流血犧牲呢?” 本來觀眾們還覺得切嗣做得不對的,但是聽到切嗣說的這么一番話,頓時又突然改變了想法。 因為切嗣說得好像還真有道理。 而且還不是Saber所說的那種歪門邪道。 因為騎士精神所謂的榮譽、正義、信義這些還真的在現實里沒有多少實際性的意義。 勝利就是勝利,勝者就是能理所應當地獲得一切。 輸了就是什么都沒了,就連所謂的名譽都會被剝奪掉。 這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 正如趙云所處的三國時期那樣,因為最后是曹魏、司馬晉贏了。 所以他們哪怕做出的事情再為人所不恥,也依舊有人會替他們說話。 蜀漢最后輸了,所以最后就連劉皇叔那為人所稱道的仁義道德,也要被剝奪成假仁假義。 不是因為司馬晉后面做的那些什么八王之亂,導致了五胡亂華,霍亂中華百余年,那估計也能有人替司馬家洗一洗白。 Saber自己的經歷其實也是個很好的例子。 她作為最為高尚的騎士精神代表騎士王,結果她統御的卡美洛王國卻即將滅亡了。 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然而…… “這不是無意義的幻象!” Saber始終堅定地相信著自己的騎士精神,說道,“即使是性命廝殺,但只要它還是人的行為,就有它的法則和理念。” “要不然,當戰火燃起的時候,這個世界就會化為煉獄。” 當聽到Saber的說法時,觀眾們又搖擺不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