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連長辦公室內。 趙龍泉沒想到指導員會反應這么大,面對詢問,他神情錯愕。 還沒等他繼續開口,一直坐在后面的連長張鵬起身走到跟前,將報紙從他手中扯過。 目光掃向文章最后的落款,他抬手摸了摸鼻尖,笑道:“還真是這小子寫的!” “團里文書將報紙送來的時候,我看到這名字,還當是重名呢。” “這小子,有點意思啊。” 張鵬嘿嘿一樂。 他目光掃向辦公室的其他兩人。 其實,這幾天他根據陳鈞在連隊的表現,就已經猜出點苗頭了。 往年正常情況下,哪會安排綜合軍事素質這么優秀的實習生過來,并且還就陳鈞他一個人。 整個181團,別的地方都不去,偏偏分配到他們九連。 顯然,這應該是上面故意安排的。 否則,陳鈞個人綜合軍事素質都這么高了,就沒必要把人再下放到,類似摩步連編制的部隊當中歷練。 他們這又累又苦,沒啥歷練的。 摩步這種編制,通常是國家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所采取的過渡型編制。 隨著軍改到來,肯定是首批面臨轉型的單位。 他們紅九連就是這種情況,要不怎么全連上下積極學習,迎接軍改,從思想方面,就已經走到很多單位的最前端。 不就是為隨時到來的轉型,做準備呢。 張鵬夸了兩句后,抬手將報紙丟在了辦公桌上,瞅了瞅一臉沉思的指導員。 他知道,對方肯定也猜到上面安排陳鈞過來的用意了,這哪是實習啊,大概率是被安排過來基層,更深入的了解基層部隊的現狀。 說白了,就是調研嘛。 “老李,想啥呢?”張晨重新坐回后面的椅子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水,笑道:“不管你想啥,都先把眼前的競賽過了再說。” “勇士杯不能出差錯,我建議先讓陳鈞專注競賽,其他事,一律等到從47軍回來再說。” “嗯,我明白,我只是沒想到這篇文章,真是他寫的。” 李晨苦笑了一聲,旋即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匆匆擺手。 “那什么,我去趟團部,把這事給政委說下,看看團里怎么安排。” “老趙,你回班里吧,既然這篇文章是陳鈞寫的,那就不安排其他戰士上臺發言了。” “我看看團里咋說,你先回去吧。” “是。”趙龍泉答應一聲,轉身撒腿就朝宿舍跑去。 另一邊。 五班宿舍內,幾名老兵整完內務,就拉著陳鈞,搬上小馬扎。 五六個人,圍坐在一起,催促他講講剛才報紙上,提到的合成化優勢,具體都有哪些。 陳鈞倒也來者不拒,從合成化機動速度,到多兵種融合作戰的出發點開始講。 這玩意在后世,那基本上算是陸軍最常見的單位了。 可目前還不是。 陳鈞一番繪聲繪色的描述,他只是說了合成營理論上的框架而已。 就把班里幾個老兵聽得腦子都懵了,當然,這種懵不是聽不懂,而是發現新大陸般的驚喜。 他們九連平時訓練,那都是靠雙腿機動。 說是摩托化,但都沒見過摩托,日常訓練都是坐著大卡車背著槍,抱著炮,抵達目的地后就下車徒步行動。 人是沒見過摩托,但跑的要比摩托快,負重比摩托狠,主打的也是在各地形和環境中,能夠迅速部署和作戰。 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適用性。 就是因為編制的緣故,他們九連的戰士,都快號稱“肉身成圣”了。 那是真的猛。 現在聽到陳鈞分析合成營多兵種融合,指令下達更快,機動性能更強,火力更全面后。 一個個老兵,仿佛打開了新天地一般,都在那憧憬著以后九連的變化。 他們對軍改又不是一無所知,大體的方向和上面主張的思想,他們都懂。 只不過對以后的編制改革方向,了解的沒有陳鈞這么具體,聽他這么一說。 自然就撥開云霧,懂得了聯合作戰跟合成作戰的區別。 五班班副郭淮,聽陳鈞講了半天,他好奇的撓撓頭開口道:“陳鈞,那聽你這意思,上面都把你的文章登報了,以后軍改肯定是走合成化路子。” “那你剛才說一個真正具備戰斗力的合成營,能打我們現在一個181團,是真的還是假的?” “一個營真的能打過一個團嘛?” “還真能。”聞言,陳鈞肯定的點點頭,旋即他又笑道:“不過你別誤會,我說能打過可不是它倆面對面硬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