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事啊。 陳鈞聞言,再瞧著笑的腰都快直不起來的何京。 他聳了聳肩膀。 也沒什么表態,這種事他覺得真沒啥可樂呵的。 新聞點評對于很多學員來說,那就是妥妥的夢魘。 誰沾誰哆嗦。 平時侃侃而談的性子,上去都不一定好使。 因為陸院跟部隊的要求有些區別。 部隊看新聞聯播,最后的點評,更多的是為歷練士兵的膽量,上去講一些只要不太過于跑題的話,就沒問題。 可陸院不行,新聞聯播牽扯到不少時事政治,跟平時的課程有關,自然而然的講評就不能只講不評。 要有自己的見解,理解之類的。 就楊帆那馬大哈的性子,以前是沒點到過他,若是點到過,怕是早就被大隊長照顧了。 瞧著何京,沈從軍兩人樂的前仰后俯,陳鈞最終還是跟著笑了笑。 可能是這段時間一直在外面執行任務,整日跟那些老兵呆在一塊。 搞得他都有些不太適應,陸院平時的生活節奏了。 趁著宿舍其他人都在瞎樂呵,陳鈞將行李箱中的衣服,配發沒有收走的白床單等等,統一拿出來疊整齊。 放到柜子里面。 既然回到學院,新的一年里課程方面又做出大的調整,那接下來還有啥可說的 努力學吧。 等他這邊收拾完,坐在宿舍一直等到九點,要下樓進行晚點名的時候,才看到楊帆和梁魁。 這哥倆確實被整得夠嗆,站到隊列中連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就這,瞧見陳鈞回來也參加晚點名,還不忘記眨巴著眼睛,給他打招呼。 回到陸院的生活節奏,很明顯放慢了許多。 等到第二天上午,文化課程開始。 陳鈞就跟著班里人去上課,一邊看著何京他們之前記錄的筆記,學習原先落下的課程。 一邊聽導師講課。 這不需要考慮任務,不用整天惦記著香江那邊的規定,時間倒是過得挺快。 像王副院長所說的從信息部隊,過來架構新教學系統的專家,過完元宵節人就到了。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時間里,陸院正式開始變得熱鬧了。 什么“教學改革”,“條件建設”,“信息化”等等以往提都沒提過的字眼,開始涌入學院。 類似教學條件建設,歷來都是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也成為了陸院學員,人人耳熟能詳的口號。 這種話,陸院學員是沒人說,可那也架不住導師以及學院的領導,整天開會就念叨啊。 在這三個月的時間里,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技術,信息化設備。 就如同那雨后春筍般,使勁的進駐校園。 負責文化課的導師,和監督體能課的大隊長他們,每天動不動,就會跟著宣導。 反正大概那意思就是叮囑所有學員,盡快渡過這個新設備進入學院,不適應的過渡期。 至于原因嘛,那也很簡單。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上面一些軍改的大動作也越來越快,信息化技術連帶著信息化教學設備進入校園。 這對以后學院信息化教學條件,肯定會有顯著提升。 學校開展信息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水平,那肯定不可能說沒有出處啊。 軍事學院是為部隊培養人才,這些設備能夠進入到院校,那不用想,信息化新裝備列裝到部隊。 這肯定也是繞不開一環。 這樣一來,部隊對人才的能力,以及整體素質,就會提出更高要求。 怎么提升信息化條件建設水平,怎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怎么培養專業人才,就成為了所有軍事院校目前最頭疼的問題。 陳鈞在這段時間里,倒是真沒啥事了,就像原先副院長說的那樣。 京都總政負責雛鷹培養計劃的首長已經下令,要讓他們這些成員,把精力全部撲到學習上面。 不再安排其他活動,不再安排類似下連隊的實習。 要全力備戰信息化時代。 在這期間。 陳鈞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跟著從部隊過來的專家,聊一些新設備的操作,以及信息系統架構方面的問題。 反正懂不懂的,多聽點總不會有壞處。 期間,唯一值得一提的是。 在香江執行任務時,負傷的紅九連班長趙龍泉,出院了。 時間差不多都進入五月上旬了,陳鈞正在學生會大廳,帶著一群學生會成員研究最近的課題時。 大門崗執勤的警勤學員,跑到學生會大廳外面高喊:“陳會長,人在不?” “學院西大門,有人找你。” “找我?!!” 陳鈞聞聲,他詫異的從里面走出來,看向警勤的人。 “誰找我,對方說沒說姓名?” 問歸問,陳鈞還是麻利的動身,一邊朝著學院西大門走去。 學生會大廳距離西大門倒是不遠,總共就一里多地,走路幾分鐘足矣。 “說了,他說是21軍,61師紅九連的人,這會背著背包就在外面等著呢。” “我剛才邀請他去值班室休息會,他也不愿意去,就說在大門口等你,要是你有空了他聊一會還要回去。” “行,麻煩了兄弟。” 陳鈞回應一聲,隨即加快腳步跑向大門崗的位置。 61師紅九連來的,一聽這話他就知道是誰來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