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倆杠中間夾著一個大紅色的VS。 他們雙方在交戰過程中,隨著火力的減少,兵員持續損耗,會釋當的減少藍條或者紅條長度。 以此,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哪支代表隊,處于劣勢。 時間一點點流逝。 交戰雙方的氣氛也越來越凝固。 陳鈞這邊同樣遇到了不小的難題,雖說這次他做主攻看似是一改之前的規定,占到了不少的便宜。 可俗話說,筑城以衛君,選廓以衛民。 從古至今城市攻堅戰就屢見不鮮,并且一打就是數月乃至數年,攻守雙方都會為此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 這跟海上作戰恰恰相反,海上是幾乎沒有遮擋物,數百里海域就雙方的的火力聚集,碰面就干,沒啥可說的。 但城市攻防戰到處都是掩體,再加上新軍事技術變革,城市戰加入不少新的元素,各種尖端武器開始頻頻出現在圍繞城市的爭奪戰中。 這些暫且不提,城市攻防戰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人道主義這種非軍事因素,也被夾雜其中。 作為未來戰爭,避無可避的模式。 各國軍隊都在研究這方面。 陳鈞一上來就被他揭了城市戰頭彩,憑運氣拿下最復雜的戰爭模擬境況。 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實力了。 陳鈞雖說急,但他卻不燥,因為針對這次作戰他已經知道怎么打了。 在競賽大廳隔壁的大樓,一間小型信息室中。 這里坐的可不是記者,更不是主辦方那些協會或者各學院的教授。 在這集中的都是軍方過來的人。 以陳渙然為首,西京陸軍邊防學院校長豐宏毅,金陵陸軍指揮學院校長林臻和,都在這里。 不止他們三人,其中,國防科大,國防大學,金陵海軍指揮學院,京都裝甲兵學院,西京空軍工程大學,基本都來人了。 除了盛海聯合學院這所非軍事代表隊,背后沒有帶松枝的大佬撐腰外,別的代表隊基本都安排的有人。 眾人坐在信息室,目光統一聚焦在信息室的大屏幕上。 軍方對這次大賽也相當重視,這次兵棋推演大賽的推行,并非是想要看各學院對于指揮方面的應對能力。 主要是想了解,信息化推行這么久,下屬的軍事學院,究竟掌握了多少新時代作戰的思維。 這才是本次競賽推行的最終目的。 昨晚,陳渙然曾提醒過陳鈞,其實那意思就是輸贏都不重要,并不被上面所看重。 唯一關注的重點,是過程怎么打,部隊怎么部署,是否在最近一年的時間內,拋開以往大軍團沖鋒的單一思路。 掌握信息化的核心交戰理論。 畢竟,軍事學院的學生才是未來國防的基礎,也是未來國家的中流砥柱。 上面人引領的再好,后面的人總要跟上不是。 可惜,陳鈞當時沒有領會陳渙然的用意,而是用另一番話表明了決心。 當然了,想要拿第一這肯定不能說錯,思維方向絕對是正確的。 只是陳渙然覺得,陳鈞可能是被競賽傳統思維給固化了。 認為不拿第一,就是不優秀。 可伴隨著交戰開始。 陳渙然盯著陳鈞的指揮作戰,看到他針對此次作戰的布置后,臉上閃過一絲訝色。 因為從上午九點鐘開始,陳鈞的確是按照指令發動進攻了。 也的確是在和藍軍爭奪制空權。 但他的思維和競賽主辦方,以及在場觀戰很多首長的思維并不相同。 陳鈞是先安排大量的無人機,偵察兵,以小型雷達和城市建模工具,把整個A城地上,地面,地下建筑設施等復雜的空間結構。 包括建筑物,街區,路網,地下設施,尤其是地鐵,停車場,人防工程,隧道,下水道這些現代城市地下空間,具備堅固性好,隱蔽性好的地方。 全給繪出圖案,將城市演化成立體攻防的戰場,直接擴展了城市戰斗的空間。 讓戰斗行動不再局限于地表和空中。 最操蛋的是,陳鈞由于動作太快,有些藍方在地下用來儲藏軍事物資,承載隱蔽指揮的場所,都沒等藍方自己接手呢。 就被陳鈞派出的滲透大軍給直接端了。 這還真不能說是藍方的指揮太菜,要怨就怨模擬作戰,他畢竟是模擬。 藍方雖作為城市防御者,可參賽的人開賽初始階段也要從頭熟悉才行,城市里面的據點不說幾百個,幾十個總會有的。 總共八個人操作,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掌控。 反觀陳鈞這邊,兵源都集中一處,調出來就能用,后方裝甲還沒進城呢。 城市有超過五分二的范圍就已經全歸紅方接管。 至于作戰要求的制空權,陳鈞也確實制空了,但他卻沒有調動空軍在城市上空盤旋。 只是選擇率先搶占A城最高的建筑,將雷達,火控全裝到制高點。 由于交戰“人道主義”的緣由,藍方無法對制高點大樓發動進攻,因為那是商業大廈。 陳鈞除了能裝上這玩意外,他也沒法利用這個位置進攻。 但他卻可以憑借這個位置,實時控制A城所有藍軍的動向。 看到陳鈞作戰的思路,以及推進程度,和反應能力。 繞是陳渙然這種身經百戰的老將,都有些驚訝了。 至于其他學院的代表,此時更是一臉懵。 這種推進方式,的確是信息化了,可怎么總感覺哪里不太對味呢?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