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這話,把陳鈞聽得都有些無言。 別看他倆在這商量的挺歡實,到時候動真格,真能弄過來十個就不錯了。 坦克營一共才多少人? 就那種技術骨干,平時拉走一個,那在營長看來都比剜肉還疼了。 二十個,估計肖建峰,也就是上次去旅部開會坐陳鈞跟前那個坦克營營長,估摸都能跟他們一營拼命。 但這些,陳鈞沒時間去考慮了。 給老何說起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讓老何拉人的時候上點心。 畢竟拉過來的骨干,以后還是給何應濤自己用,既省心又省力,多好。 至于最后會不會把何應濤安排到坦克連,陳鈞還沒考慮清楚。 他剛才也只是隨口說說,反正說了可能會,目的是為了調動何應濤的積極性。 看事也交代下去了。 陳鈞便不再逗留,他拍了拍何應濤,而后將記錄骨干的小本給他。 轉身離開。 至于說坦克營會不會過來換人,那答案是肯定會。 他們那里需要留隊的技術兵比較多,在沒有留隊名額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過來一營,商量要名額。 至于具體怎么操作,那就跟陳鈞沒關系了。 何應濤自己發揮就行。 離開二連。 陳鈞又溜達著過來車炮場,這里工程部隊已經開始著手動工了。 類似擴建車炮場,重新畫地緊挨著一營營區建宿舍,這種工程對于部隊里面的人來說,頂多也就一周多的時間,就能看到效果。 陳鈞不打算在這方面下大功夫,反正之前測量畫圖的時候,梁科翔全程都有參與,交給給他正好合適。 溜達一圈看看沒啥事情需要處理。 陳鈞就再次返回了營部辦公室。 接下來,他要重點將精力放在火力編制和連隊編制方面。 這些東西不交上去,試點營就算折騰的再起勁,也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 再說了,上面都等著呢,他也不好過于耽擱不是。 試點初期,一營的任務不算多。 也就屬陳鈞最忙。 三個連隊,要退伍的,轉業的,留隊的,各種統計陸陸續續提交到他這里。 人員編隊,火力戰車配置,三個連隊里面的副連級干部分配,陳鈞都要負責。 當然了,這個過程該和趙營長協商,還是要時不時碰頭商量商量。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來到了八月初。 這段時間里,一營變化并不大,但外界動靜可不小啊。 之前戰備期間,陳鈞榮獲一等功,送功的事情被上面給壓了下來,需要全力備戰。 如今戰備結束,前期積壓下來的工作,開始陸陸續續開展。 有關陳鈞一等功送功的事情,自然也在這時開始具體落實。 說來也巧。 這次一等功送功,正好還是碰到征兵的節骨眼上。 2016年7月25日,也就是陳鈞參加集團軍會議過后兩天。 軍部就著手召開了全國征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開始全面動員部署年度征兵工作。 規定是8月1日開始,9月10號運兵,征兵群體將重點放在職高,中專,技校等等,有學歷的人群。 可能是軍改大幅度鋪開,試點單位出現,大會針對這次招兵政策要求,也更嚴格了一些。 這種節骨眼,對于下面的鄉鎮,縣里面來說,要求提高,工作難度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但這些,對陳鈞的家鄉融安來講,卻不算什么了。 一等功的大紅條幅,紅底鎏金大字的“一等功臣”牌匾,小百十米的送功車隊,逛遍了整個縣城,包括下面各鄉各鎮。 武裝部的人,更是樂得嘴角都快咧到后腦勺,拿起手中的鼓錘攢著勁的敲。 喜氣洋洋的氛圍,傳遍整座縣城。 小舟村同樣熱鬧非凡,陳鈞的父親陳白水,母親李秀琴,面對這種場面都已經熟悉了。 一整天都在村里人的幫助下,招呼過來送功的隊伍。 那場面,說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舉村同慶都不為過。 陳家出了個了不起的孩子,這幾乎都成了小舟村村民,人人掛在嘴邊的話了。 唯一可惜的是。 陳鈞由于工作太忙,試點初期從部隊趕不回來,也就是送功時家里給他打電話。 聽一聽熱鬧的聲音。 當然了,這次一等功是京都軍部聯合參謀部下達的送功通知,柳城軍分區,連帶著市里,縣里全都被驚動。 一等軍功不是全市第一例,卻是整個融安第一例,多部門聯合出資,為這次一等軍功送去十萬獎勵金。 這可把村里人羨慕的直拍大腿。 他們羨慕的不是獎勵金具體數額,而是羨慕這份獎勵屬于國家給予。 那跟自己賺的可不一樣啊。 數量無關多少,重在意義。 除了送功之外,陳鈞忙碌的這段時間,還有另外一件事也在悄然進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