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是因為沒有,組建多兵種才會急缺這些經驗。 開班會時,會讓這些戰士以小型班會的由頭,上臺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一營原本的那些老兵,就負責拿個小本子在下面記錄。 不要以為這種方式沒用,積少成多,很多其他部隊的炮兵,或者裝甲兵上去分享自己連隊日常工作。 分享的多了,耳濡目染之下,也能讓原本不懂的那些人,時不時的整上兩句專業詞匯還是沒問題的。 陳鈞這種安排無疑是正確的。 營里來了太多的新同志,根本沒辦法組織訓練,并且在部隊里面,同班戰士都相互不認識,也的確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一旦這種情況下,組織人員到了訓練場上。 別說各連有凝聚力了,能分清誰是自己班的人都不容易,各自為戰是軍隊大忌。 思想溝通不到位時,強行安排訓練科目,很容易會導致全營的訓練積極性下滑。 陳鈞安排全營休息,一來是讓大家熟悉,二來是讓班排長,多說一說以前一營的光輝成績。 要知道,179旅那可是迎外旅。 有外賓來的時候,專門上場代表國家展示軍隊戰斗力的,那光輝過往隨便往外面抖露抖露,都要幾籮筐。 講的多了,就可以刺激這些新來戰士的集體榮譽感。 文化欄里面擺的龍虎榜名單,和光榮榜名單是干嘛的? 不就是要刺激這些老兵,有了集體榮譽感之后,關注到這些榜單,起了想要爭一爭的念頭。 到那時候,第一批過來的戰士,就算是穩住了。 陳鈞當時分配的時候,說了第二天會過去連隊,隨機找戰士詢問。 但他第二天并沒有去。 第三天也沒去。 在這期間,裝甲連,坦克連,后勤保障連一共拿到營部十二個人的名單。 這些是比較刺頭的類型,在連里不太合群,甚至還在食堂跟別的連隊起爭執。 陳鈞也不慣著,當名單擺到他辦公桌上時。 他直接當著幾位連長的面,把電話打到179旅的通訊連,詢問了這些刺頭后面的單位聯系方式。 其實集團軍所有單位的聯系方式,一營都有備案,把電話打到旅里,他只是想通過通訊連,來試探下旅部的口風。 發現陶旅他們都沒啥反應。 陳鈞也就不再顧忌,十二個人全部通知他們所在的營部,通知那邊的營長過來將人帶走。 陳鈞也知道這是得罪人的活。 至少得罪那十二個刺頭和對應的營級單位,可那又怎么樣? 試點營如果不這么搞,前期工作更不好做,并且,作為這次改編的主要負責人,陳鈞也必須硬氣啊。 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維護手下的連長,同樣也讓其他不安分的老兵看看。 在這不服從安排,沒人會給你講大道理,勸解什么的。 不服從,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收拾行李等原單位來接。 當然,陳鈞這兩天沒去連里轉悠,并不代表他閑著。 他和趙子恒兩人一天八遍的往旅部跑,干啥? 要福利唄。 試點營劃拉了不少留隊名額和提干名額,自然也有三等功名額之類的。 他倆人沒事就去找陶旅哭哭窮,說說新營不好帶,初期有困難。 每次就趙子恒被罵得很慘,沒辦法啊,這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陳鈞畢竟不是陶軍明一手帶起來的干部,又是聯合參謀部安排過來的人,時間還短,他也不好意思罵。 但趙子恒罵起來就沒啥壓力了。 他是陶軍明一手提起來的。 每次陳鈞和老趙營長,過來旅部討價還價時。 趙子恒永遠都是,被罵的狗血淋頭最卑微的那個 陳鈞頂多算是陪伴著受訓的角色。 但老趙每次也要跟著過來,誰讓他是營長呢,并且過來要福利,把三等功名額授予權限下放到營里。 這本來就是試點營的權利,只不過被旅里給扣下了。 陶軍明罵人也不是真的生氣,而是這種口子不能輕易開,否則他這個旅部,很快就會成為一營討要福利的場所。 動不動就會往這跑,那特么誰能受得了這倆貨。 連續被罵了三天,兩人硬著頭皮,也往旅部跑了三天。 這不,8月6號上午十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