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未來戰爭,打仗打的是先機,打的是速度,打的是信息。” “.” “協同作戰下,在前方路段或者區域不明的情況下,破障車和綜合掃雷車先行出發探路。” “.” “世界上有兩類軍隊,一類是懂二進制的,另一類是只懂得十進制的部隊。” “而合成化協同火力運用得體,毫無疑問就是二進制,如果想要在戰場上,跟一支靈敏性信息化部隊交手,首先就要學會二進制數數才行。” “.” “關于訓練方面的安排,合成營想要擁有極強的戰斗力,那就必須先擁有一套最為成熟的后勤保障系統。” “對彈藥油料的給養,對傷員的救護,轉移,對武器戰車的維修,或者戰地搶修,通信聯絡等等,都是接下來協同訓練的重點。” “.” 一營參謀部內,陳鈞那充滿著自信,激昂的聲音,時不時的從里面傳出。 這是首長視察完車炮場以及附近營區后,專門安排,讓陳鈞做一次完整的訓練匯總報告。 如今的試點營,編制兵力已經到位一半,戰車全數到位,該聽一聽他們試點營的規劃了。 戰區之所以沒有事先提前通知,而是選擇人員出發后才通知,就是要營里這邊沒有太多“搭戲臺”的時間。 上面要看到試點營最真實的狀態,也要看到最真實的準備計劃。 說來也巧,陳鈞這兩天一直專注合成講堂的籌備,跟上面的視察計劃不謀而合。 無疑是讓他自己做足了功課。 當然,就算沒有提前籌備也沒啥,臨場讓他上臺。 根據記憶,結合前世合成營作戰的那些方式,以及老兵之間口口相傳的合成作戰規劃。 陳鈞就是啥都不準備就上臺,也不會出啥岔子,但準備了更好,也能說得更詳細不是。 戰區,集團軍和旅部的幾名首長,都在參謀部坐著聽陳鈞匯報。 而營里的干部大多都站在外面等著,不是不讓他們進去,主要是參謀部地方雖說也不小,可里面塞了戰區和軍區的人。 一個個肩膀上扛的軍銜,光瞅著都嚇人, 里面所剩地方又很有限。 就算站進去,那連呼吸都是小口小口的送,既謹慎又不自在的,誰能樂意啊。 所以一營的干部,干脆集體跑到外面站著。 時間都過去半個小時了。 梁科翔抬起手腕看看腕表上的時間,他扭頭瞅了一眼旁邊同樣蹲著等待的何應濤,也就是坦克連的那位胖連長。 老梁眉頭一皺道:“老何,你說陳副這些理論都是哪來的?” “我怎么知道。” 何應濤漠不關心的吸口煙,他咧著嘴角怔怔的看著煙霧從眼前飄過,一直到飄完才又補充了一句:“我要是知道,現在站那里大聲匯報工作的就是我了。” “德性吧。” 梁參謀翻翻白眼,他時不時的伸下脖子朝參謀部瞄一眼。 老梁倒不是著急,上面過來視察不用他們這些人負責接待,也不用他們匯報。 工作重擔全撂給陳鈞,那咋地都算是好事啊。 他主要是好奇,這種規模的匯報,首長都在參謀部聽著呢,陳鈞是做匯報的在里面不稀奇。 可國防科大代表團的李海瑤也在里面,坐那聽著,對方一直也沒出來,老梁就挺奇怪了。 他雖說前幾天一直跟著代表團混,但并沒怎么和李海瑤說過話,因為她只負責統計類的專業工作,不負責指揮系統搭建。 梁科翔的目的是學習指揮系統的應用。 他是尋思著自己作為參謀人員,提前接觸也好幫營里減輕點壓力,這跟李海瑤的負責領域壓根不搭邊。 所以和李海瑤不熟,只知道陳鈞跟人家挺對付的,倆人還經常同桌吃飯有說有笑。 又等了大概有十幾分鐘吧。 就在眾人等待無聊時,參謀部內突然傳出一陣陣掌聲。 聽到這動靜,外面正無聊等待的這幫干部,急忙起身站在一旁。 反正參謀部就設在一樓,營區地方大,也足夠這幫人站得開。 掌聲落下不久。 過來視察的首長就在旅部人員陪同下,陸陸續續走出了參謀部。 劉鶴慶,也就是東部戰區總指揮。 他從參謀部出來時,那真可謂是滿面紅光,看得出來,他對這次試點營的匯報非常滿意。 其他幾位首長同樣若有所思,軍改的觀點以前大家各執一詞,也各有各的想法,在沒有真正投入實踐之前。 所有的構思都是為了結合當下局勢,來對軍隊進行改革,迎接新時代。 但今天,陳鈞將合成營從各連隊,所要擔負的任務,一一展開介紹,講到了多兵種怎么協同。 講到合成化在各方面的優劣勢,也講到了合成訓練的多樣化。 同樣提到了合成簡化營的編制和訓練思路,從多方面證明當下他對于試點單位的決心。 這些細節方面的闡述,聽得在場幾位首長都是嘖嘖稱贊,甚至劉鶴慶都懷疑陳鈞是不是真的見過這種作戰方式。 要不然,單單憑借著想象去推理,誰能把一個作戰單位的結合,講得這么細致? 合成的理念,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但那時候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問題沒辦法真正去解決。 有時代的局限,也有軍費的限制。 最終被擱淺。 如今舊勢重提,把以前的觀念重新擺到臺面上,更加完善,更加有條理的說一遍。 的確增加了不少,戰區對待這次是試點營可以成功的信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