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也就是說三個營的訓練日常。 都要壓在一個副營身上。 一兩千人每天先不說彈藥損耗,就說湊在一起訓練的動靜,陶軍明就不得不上報到集團軍。 這也就是試點營,有一路綠燈的幫扶政策了。 擱平時,陳鈞這種要求別說是申請通過,就是說出來能不挨批評,都算他運氣好。 炮營和坦克營的調動正在規(guī)劃,最近一兩天肯定是不會有啥動靜。 畢竟,就算集團軍那邊申請通過了,旅部也要看看陳鈞這邊,怎么把一千多人的合成營,給徹底安頓下來啊。 就在旅部這邊商議的空擋。 一營第二批人已經(jīng)運到了,車炮場外圍,一輛輛運兵車排成長隊。 從各單位抽調過來的老兵,正在各自領頭干部的帶領下,一一集合。 這種情況之前一營的干部都經(jīng)歷過一次,所以這回也算是輕車熟路。 營長趙子恒,教導員林金華這兩人級別高,資歷也老,自然擔負著寒暄的任務。 甭管跟人家?guī)ш牭母刹渴觳皇欤@幾十里地把人送過來,好歹也要過去讓根煙,說說話啥的。 至于四位連長,對了,順帶提一下,何應濤這次沒翻墻,可能是年齡大了些,精力都放到工作上了。 昨天晚上晚飯前就已經(jīng)歸隊。 幾個連長帶上老兵一一去接收老兵,整隊,登記,點名,忙的團團轉。 就陳鈞沒啥事干。 他資歷低,過去跟帶隊干部搭話有點不合適,但職位又高,去整隊也不合適。 畢竟,再忙也輪不上他一個副營長挽起袖子,大喊著整隊啊。 所以,他干脆在一旁看著。 目光從新調過來的老兵身上,掃一遍又一遍,打算看看這批調過來的戰(zhàn)士,整體情況怎么樣。 “又調過來這么多人,是不是壓力很大啊。” 在車炮場做數(shù)據(jù)登記的李海瑤,因為調過來的人數(shù)太多,整個場地亂哄哄的。 她工作沒辦法繼續(xù),干脆收起書夾抱在懷里,俏生生的站在陳鈞跟前問道。 “還好。” 陳鈞回頭看了眼李海瑤,注意到她雙眸中那明顯的擔憂,他挺了挺身板笑道:“沒什么壓力。” “目前裝甲連,坦克連,炮連這三個主力連訓練進展挺快,需要的只是磨合。” “所有連隊補齊,也就是再多個偵查連,工兵連和高射機槍連。” “接下來工作重心放在偵查連就行,合成單位的偵查連就是第二指揮部,信息化程度最高。” 陳鈞或許是為了強調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重點,也或許是為了不讓李海瑤擔心工作壓力大,故意說的這么詳細。 等他一番規(guī)劃說完,這才轉頭看向李海瑤詢問道:“對了,目前信息指揮系統(tǒng)搭建的怎么樣了?” 李海瑤聞言,她抬起腦袋想了想:“指揮內部網(wǎng)絡搭建已經(jīng)完成,所有戰(zhàn)車之間無線電通訊也沒有問題。” “但你原先要求指揮終端,必須具備信息共享技術,將那些可視化全面與戰(zhàn)車結合,要在作戰(zhàn)中呈現(xiàn)探測預警,攔截過程,戰(zhàn)后評估。” “這些目前還達不到,很多戰(zhàn)車里面都不配置顯示屏,需要我們聯(lián)系軍工廠特別定制,符合各型號戰(zhàn)車裝配。” “需要一些時間。” “這個不急,可視化只要裝備各連指揮車就行,別的戰(zhàn)車有或者沒有,目前來說影響都不大。” 陳鈞擺了擺手:“我的意思是有關偵查連的裝備,信息化配置怎么樣了。” “我不太清楚。”李海瑤確實不怎么了解,她只負責統(tǒng)計,能知道指揮系統(tǒng)搭建到什么程度,那是因為最近大家都在忙這個事。 “我去給你問問,你稍等一下。” 沒等陳鈞開口,李海瑤轉身朝著遠處的訓練場快步跑去。 其他的工程師都在訓練場調試,觀察指揮系統(tǒng)反饋呢,人家那工作相當舒服,就是坐在營級指揮車和連級指揮車里,判斷判斷就行。 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的。 李海瑤的專業(yè)跟別人不一樣,她跟著幾個負責統(tǒng)計的在車炮場忙碌。 看著都沒來得及客氣兩聲,就已經(jīng)走遠的李海瑤,陳鈞怔了怔神,目光閃爍了兩下。 隨即從從口袋摸出煙點上,正準備過去存放偵查連設備的地方看看呢。 剛統(tǒng)計好名單的馬紅杰就快速跑過來,抬手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說道:“營副,這次過來的人怎么安排?” “是先分到我們四個連里,還是按照編制人數(shù)安排新營房?” “不用。” 陳鈞看了眼遠處列隊的人群:“把全營的工兵都抽調到一起,全部放一個連里。” “有沒有偵查兵專業(yè)的?有的也統(tǒng)一集合到一起,放到新營區(qū)。” “你先統(tǒng)計,然后統(tǒng)計完就帶著同志們去連里休息,我去看看上面怎么安排的。” 陳鈞簡單交代兩聲,抬腳就走。 營里編制人力是齊了,可還差三個連長呢。 這個事情要解決一下啊。 要不然,他就是再厲害,一個人也不可能同時帶三個新連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