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退伍季的到來。 陳鈞他們這些營里的干部,工作安排也開始變得非常忙碌。 偶爾接到通知,要去車站值班,送退伍的兄弟走進檢票口,為離開的戰士送最后一程。 偶爾也會被安排到軍區半道上執勤,送別一輛又一輛離開的大巴車。 其實這種活還真不好干。 陳鈞最近幾天遇見的,碰到的基本都不認識,不知道都是哪些單位退下來的同志。 可看著那么多鐵血漢子,平日里在軍營既灑脫又飛揚的性子,猛的要離開了,卻變得抱頭痛哭,每天碰到的都是眼眶通紅的老兵。 這心里滋味能好受才怪。 這不,9月14日下午五點。 陳鈞又在外面執勤一天,他開著車剛返回營部。 裝甲連連長馬紅杰,坦克連連長何應濤,還有后勤保障連連長祁少詳,三人湊在一起咬著煙屁股,就站在一樓參謀部門口閑聊。 “訓練不抓了?都湊在這里干什么?” 陳鈞抬頭掃了眼幾人,又看看他們手中各自抓著的文件紙。 “手里拿的什么。” “陳副,這不是軍區秋季比武大會要開始了,這是上報的名單。” 三人抬手揚了揚手里的文件,快速回應道。 有關九月份的比武大會,趁著這幾天退伍的空擋,軍區宣揚的也挺積極。 不過陳鈞對于提報誰來參賽,這些事情不太上心。 一直都是營長,和這三個老牌的連長在處理。 畢竟是新營,合成營又不太講究單兵軍事素質,營里技能化比較普及。 參加比武大會,參選的同志還是要從一營老底子里面抽選,搞幾個知根知底去參賽比較容易拿名次。 陳鈞接過三人手中的名冊看了看,發現大多數戰士的名字都很陌生,他干脆把名冊重新還給他們。 快步朝著樓上走去。 這次軍區比武大會是有限制的,本來前幾天陳鈞還心血來潮,計劃著自己能不能參加。 好歹也在部隊里面試試水,看看各單位的水平都怎么樣。 結果這事剛捅到旅部,就被陶旅一棍子給敲下來了。 理由是秋季軍區比武大會,干部不允許參加,鼓勵義務兵和士官群體參與。 當然,陶旅要求的這個范圍,僅限于一營內,或者說僅限于陳鈞一個人。 換句話說,那就是營長和教導員,或者連長和指導員去參加那就沒問題。 沒辦法啊。 陳鈞現在只要去旅部,說正事那沒問題,但凡說點其他事情,只要跟一營訓練需求無關的。 陶旅就一句話:“你小子少給老子找點麻煩吧。” 要不是這樣,就剛才那些花名冊早就遞到他這邊審核了,就是因為全營都知道,他這個副營長不能參加。 才刻意繞開他 至于原因 陳鈞自己也不知道,就很突然的被旅部給“針對”了。 既然比武大賽的事情用不著他操心,陳鈞回到辦公室之后,他就把這幾天參謀部拷貝下來的演練過程,插到主機上。 他坐在椅子上一遍一遍的看。 最近這些演練的作戰過程,都不是陳鈞自己指揮,是營長還有其他連長輪番擔任總指揮,營黨委和連支部的干部配合。 打出來的演練過程。 這些天,陳鈞一直忙著退伍老兵的事,營里的安排他管的很少。 也就今天才抽出空來看這些演練的過程。 根據陳鈞自己估計,現在集團軍上半個月忙著退伍的事,中間忙比武,下旬忙接收新兵的事情。 等這些全部忙完,下一步恐怕就要把重心全部放到合成一營的身上。 新營實驗戰斗力,那動靜可不是一個炮營和加一個坦克營能比。 到時候,誰知道上面會安排,哪個單位過來跟一營硬碰硬的干一仗? 陳鈞感覺到了時間的緊迫。 不過還好,目前一營又經過這大半月的磨合。 裝甲連,坦克連,炮連,偵查連,后勤保障連,高射機槍連,工兵連的配合已經差不多到位。 為減輕后勤的壓力,陳鈞將炊事排從后勤連調出來,放在營直屬。 將遠程斬首炮排的直屬單位,劃分給炮連,技偵人員從營里挑選懂技術的戰士,大范圍培養。 一個數字化合成營從誕生到成熟,從成熟再到強大,這個過程完全不亞于帶領一個主戰團的難度。 甚至需要操的心都不次于一個主戰師。 畢竟那些單位都是常規作戰,怎么帶,怎么打,怎么練都是有跡可循。 陳鈞這個就全靠他自己摸索。 照著記憶不斷的探索革新,說是征路漫長也毫不為過啊。 陳鈞身軀靠在椅背上,他目光盯著電腦屏幕,那由無人機拍攝回來的演練畫面。 心里在默默衡量。 其實一營發展還是挺快的,雖說老兵都是由各個單位組成,但還好這些連長沒怎么掉鏈子。 再加上營里合成講堂每天都在講,干部聽完,也會抽空去連里宣導合成作戰的理論。 有陳鈞這個火車頭在前面帶路,全營就算跑的再慢。 每天也能往前面挪動一點。 別說一個營的戰士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