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可奈何他們一營情況特殊,沒有被劃分到演習劇本里面,若是想出動部隊去參戰。 就兩個方法,要么自己向上面申請。 要么等上面的指令。 最近三天,他們連一個指令都沒等來,至于說主動申請,那就更別提了,根本不可能。 他們才被陶旅罵了沒多久,現在旅部不給他們打電話,就已經偷著樂吧。 還敢主動打電話過去? 所以,這兩天練兵戰場上就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遠處雙方打的正嗨。 近處一營的戰士就聚在一起觀看,剛開始戰場波及到附近的時候,這幫老兵還能緊張的啟動戰車,打算隨時參戰。 可連續幾次,營指揮部都沒下令,那幫老兵也皮了,干脆三五成群的聚攏到一塊,憑借著那三寸不爛之舌指點江山。 一會說人家藍軍戰車集群戰術菜的摳腳,一會又說紅軍戰術應對不忍直視。 在這段時間里。 陳鈞也沒閑著。 梁科翔忙著在那整理,練兵結束后的訓練大綱,其中也包括連隊日常要求方面的細則。 陳鈞則是針對一營,下一步的整合,開始著手安排。 畢竟不打一仗,很多問題暴露不出來。 以前光在訓練場上嘗試,陳鈞自己都不清楚,眼下的一營,戰斗力到底怎么樣。 但他知道,合成訓練練了那么久。 要是論綜合戰斗力,咋地也不會輸給五個臨時湊起來的營啊。 215那場攻堅戰,對不少人來說打的都很漂亮。 但對于陳鈞來說,只能說是馬馬虎虎,不算太亮眼。 因為對方都不是來自一個單位,相互之間不熟悉,單一的任何一個營對上一營,都是被秒的主。 五個加起來,從火力上,那絕對有抵擋合成營的能力。 但也只能是抵擋了。 對方不會配合作戰,火力就不可能大幅度跨越,至少陳鈞當初聽到215陣地的火力配置時,他還沒真沒太過重視。 按照往年慣例。 大練兵結束后,所有單位都會進入新一輪的訓練,甚至有些表現比較差勁的單位,會被上面抓著開啟連續一個月的集訓。 這就是練兵的好處,因為能夠從中及時發現一些,平時很難發現的問題。 陳鈞自然也不例外。 通過這次針對215陣地攻堅戰,全營戰斗力雖說較為強悍,但這還遠遠達不到陳鈞對于合成營的要求。 別的暫且不提。 就說陳鈞對于合成化部隊的理解,在他的認知中,每一處微觀戰斗,單一兵種在原則上都不會單打獨斗。 而是向兄弟單位尋求信息支援,火力支援,力求以最少的代價殲滅敵人。 或者再不濟,也要向當面之敵施加強大的系統打擊能力,畢竟是合成營啊。 合成的是獨立決策的能力,也是獨立協調運作若干不同性質的火力單元,以及火力群組的能力。 就像這次進攻215,只打出了協同的火力,坦克對坦克,裝甲對裝甲,完全是一副硬拼的架勢。 所依仗的不過是人多,戰車多,會配合,火力還足。 但在其本質上,合成營可不單單依仗這些啊。 那是要把十幾種陸軍兵種,形成一個獨立的感知,判斷,決策,執行為一體的戰斗單位。 就比如說,合成真正的核心就像是抓了一把刀子和抓了一把叉子,同時進行。 在進行時各司其職,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不是需要刀子的時候就找刀子,需要叉子的時候就找叉子。 這在合成作戰當中,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只不過這種問題,牽扯的就比較細致了,沒那么容易解決。 這幾天陳鈞閑著沒事,就在裝甲連,坦克連,炮連,后勤,工兵,高射機槍連里四處轉悠。 一場作戰結束后,光聽連長,還有連支部那些干部寫作戰心得可不行。 畢竟仗是戰士打的,直面敵人的也是戰士,在當時那種情形下,只有營里的士兵最清楚作戰過程中,他們需要什么,渴求哪些支援。 陳鈞就是在搜集這些信息,而后結合自己的判斷,進一步的調整后續訓練重心。 。。。。。。。 忙忙碌碌中,大練兵終于是結束了。 10月4號下午五點。 導演部公共電臺中,統一發布練兵結束的通告。 人家戰場上連續打了幾天的單位,聽到導演部宣布練兵結束,都是長長松了口氣。 唯獨一營這邊,一群老兵意猶未盡,總覺得就練兵剛開始時,參加了一場不過癮。 但不過癮也不行啊,國慶練兵本就時間短。 紅藍軍,人家也沒分出最后的輸贏。 就在一營這邊準備整隊,打算盡快返回駐地時。 導演部直接一通電話,打到了駐地。 電話中的內容很簡潔,就一句。 要求合成一營營長,副營長,盡快到導演部報道。 參加此次大練兵的戰后復盤會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