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鈞所說的觀點,全都是他站在后世的角度。 就特么跟背課文一樣,他是既能挑出缺點,腦子里又承載著解決的方案。 作為“過來人”,陳鈞的思路壓根沒辦法和2017年初的戴安正,產生任何共鳴。 侃侃而談之中,乍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也非常全面。 實則對戴政委來說,屁用沒有。 因為無論是填線問題,還是裝甲下營,導致裝甲車輛增多,亦或者是信息化對人才要求高,對信息化依賴程度大,后勤難等等問題。 這些統統不是學院該考慮的,至少不是現階段該考慮的問題。 陳鈞一通白話,差點把戴老頭清晨看文件的思路都給帶偏了。 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 戴正安這才開口道:“我讓你談弱點,不是談整體,是讓你談局部的問題。” “或者換句話講,你組建一營時,遇到最常見的問題,結合學員要擔任合成化指揮官,會碰到哪些問題,他們可能積弱的方面,或者學員的弱點來說。” 學員的弱點. 那可就太多了。 陳鈞看著戴老頭已經開始拿起,他遞交過來的文稿,一份份翻開查閱。 認真的想了想后,總結道:“合成化組建綜合一個情況就是燒錢,燒精力。” “燒錢?” 戴正安聞言,他若有所思的抬頭:“你說說看。” “是!!” “我說的燒錢,不是常規裝備和火力方面的燒法。” “首先從指揮角度來說,從營一級合成,基層單位的指揮難度大大增加,需要在營級單位建立類似司令部的職能部門,協調各兵種指揮。” “以前我帶的一營,信息可視化指揮室,和參謀部合為一體,光是營級機關需要指揮的參謀人員,和基層軍官人數大幅度增加。” “這還沒算網絡維護工程師,技偵技術員等等幾十人的配置,一個營都需要多這么多人。” “一個旅按照四個合成營的編制,只是合成營級單位的基層編制干部,就比以前的營,能多出來一個連的軍官不止。” “這是第一個燒錢,燒精力的點。” “其次,從人員角度來說,現代戰爭本身的技術含量就很高,多兵種在基層協調,進一步提高了業務難度。” “新同志,不太符合符合需求,之前一營戰斗力強,依靠都是有經驗的老兵,要搞合成化,培養很重要。” “這也是成本。” “對指揮人員的安置,調配,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并且這一點絕對不能忽略。” 戴正安聞言,沉思片刻也沒說什么,而后才擺擺手:“你繼續說。” “是,主任。” 陳鈞聲音洪亮的回應后,繼續分析道:“指揮角度和人員角度就這些,能做好就能構建一個合成化的框架。” “最后是從裝備的角度來說,基層的合成化,伴隨的也是高效指揮鏈的需求。” “需要用數字化作戰指揮系統,來滿足基層需要,這就不僅僅是燒錢了,包括技術難度,目前也并不成熟。” “還有,數字化作戰指揮系統使用,這是要多種技術兵器和技術兵種不斷下放,加大技術裝備的保障難度。” “光是這一個方面,就是合成旅在組建過程中,難以攻克的壁壘,需要加強各層級單位的后勤保障能力,還需要基層技術兵種提高對裝備的維保水平。” “換句話來理解,依舊很燒錢燒腦。” “這還只是組建框架時的難點,當框架組建起來后,合成化分訓,合訓,資源消耗,一個營就能頂上一個步兵師的日常消耗。” “帶領一個合成營,日常工作難度,絲毫不亞于帶領一個步兵師。” 陳鈞話語說的非常平淡,他似乎是在闡述一件與己無關的事情般,輕描淡述。 卻讓戴老頭,聽的一陣心驚肉跳。 有關合成化,高層肯定是經過各種推演,各種核算之后,才得出的具體政策得以實施。 但高層的人,也并非所有決策都是對的啊。 至少對于合成化組建的難度預估,就低了許多。 甚至包括戴正安,都一直以為師改旅其實師級沒有消失,只不過是一分為二,裝備更加集中化。 火力最大化。 對比一師一旅的火力,那必然是合成旅得出的各項數據更為厲害,各方面碾壓兵種師。 別說一個合成旅打一個兵種師了,正面戰場上,就是打三個都不在話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