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常言道,人靠衣裝馬靠鞍還真不是沒有道理啊。 禮堂內,超過一半的軍官軍銜被更換,從最初的兩杠二,兩杠三換成兩道粗折拐。 整體給人的感覺瞬間就不同了。 至少在精神方面的壓迫感,要降低好幾個檔次。 建議雖說是陳鈞提的。 但拍板和監督是戴老頭執行,有他坐在禮堂前頭,瞪著眼珠子鎮場面。 誰敢齜牙咧嘴啊? 不過。 換銜沒有陳鈞的份,這倒沒啥可說的。 因為他本來就是179旅的人,就算中校換成四期也是一點用都沒有。 當初一營的營長,現如今旅副參謀長,全旅干部誰不認識他? 都特么不用看軍銜,光聽聽名字,哪怕179旅重新調過來的士兵和軍官,都知道他是誰。 換與不換沒啥區別。 換銜過后,就是全體干部集體簽訂保密協議。 這種東西咋說呢,走個過場的用意更大一些。 屬于雙向協議,要求參加培訓的學員,不允許在下部隊后,向單位戰士講述中培的一些內容。 也不允許實踐單位的一些訓練方式,組建框架結構,向外界流傳。 在場的人都是老油子了。 啥話該說,啥話不該說,自己心里還能沒點數嘛。 等一切流程走完。 戴老頭才心滿意足的背著手,離開禮堂。 鎮場子的老泰山走了。 眾人松了一口氣的同時。 各專業學員開始更換教室,進行考核前的最后一節課。 要跨入第二階段了。 對于陳鈞來說,他也終于可以喘口氣,自從過來學院這一個月,身體上的累倒是不明顯。 主要是精神上太過疲憊啊。 毫不夸張的說,就他學那仨瓜倆棗的知識點,還沒有他自己輸出的心得經驗多呢。 一部分教案,還是陳鈞協助教員編的。 加上他還要為,所有中培學員制定實踐安排。 盡管參謀專業,以及政工專業安排都很簡單,大多只需要跟著營里或者旅里。 學著看看就行。 尤其是政工方面,壓根沒啥可學的,中培就是有這么個經歷就行。 但指揮的就繁瑣了啊。 很多干部要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不間斷的更換單位。 因為所謂的合成化框架,還真不是在課堂上聽聽課就能搞定。 必須要學會整合各兵種優勢,實現兵力和作戰平臺的動態融合運用,根據作戰需要,進行快速打擊和機動調整。 在調整中,培養大批量的骨干填補單位的空缺。 但怎么填補呢? 陳鈞當初讓人背說明書,從其他單位調老式戰車的骨干過來學習,不斷培養,才勉強能讓一營達到合訓的程度。 這還是他之前就懂得一些,沒走彎路,搞定一個營都需要半年。 以此類推。 整個旅的合成化說起來簡單,但想要搭建起來,其中的難度就更別提了。 光是填補,就能耗掉一整個旅的骨干,全補上去都不夠。 并且,還是遠遠不夠的那種。 那就更別提合成的關鍵,是需要考慮如何實現各種裝備,和兵種之間的有效協同。 這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根據訓練情況不斷更改大綱,調整并且不斷提升基層干部的能力。 剛才這些還只是合成化。 但軍部的口號,一直都是合成化,信息化,數字化一同進行。 否則單單合成化,壓根不用非要99A,04A,老式戰車也能頂上用。 但信息化不同,老式戰車就必須更換了。 新式武器列裝適應的難度拋開不談,怎么讓坦克,無人機,裝甲車之間的通信系統,拋開種類上的隔閡,進行數據實時傳輸和共享。 這又是一大難關。 光憑聽課,僅僅上述的這幾項,能解決哪一項? 陳鈞這次過來中培,他學沒學到東西不知道,但至少,將合成化的理論都教給在場的軍官了。 不至于誰說起合成化,就只會形容一句,那不就是師級單位作戰時,臨時抽調的聯合團嘛? 拜托大哥,那說的好聽點是聯合,說得難聽點就是縫合怪。 純機械化的聯合作戰行動單位而已。 真正意義上的合成化,壓根不是一個臨時組建起來的聯合團能夠比擬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