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遠火在交鋒。 戰車集群,無法參與到這種規模的戰斗。 地面上的裝甲集群,只能在不斷響起的爆炸聲中,規避,運動,戰損,替補。 憑借著日常訓練積累的經驗,憑借著各級指揮官默契配合,維持集群前進。 這對裝甲駕駛員也是一種極大的心理考驗,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眼前就會有一發火箭彈掉落下來。 徹底爆開。 陳鈞坐在指揮車內,聽著外面的炮聲,看著高空無人機投射的戰車集群畫面,幾乎被濃煙遮擋。 他也不得感慨,這戰爭還真是一臺巨大的絞肉機啊。 若非演習,就這種炮火洗地的打法,人命已經不值錢了。 轟隆隆!! 轟隆隆!! 炮聲遮蓋了所有的聲音。 連大地都在驚悚。 四周被排氣筒排出的尾氣遮蓋。 整個戰場被籠罩在柴油,機油燃燒后的細小灰燼中。 這細小的灰燼隨風飄蕩,隨炮彈爆炸的余波席卷,被風一吹,緊緊貼在戰車上, 雙方遠程交火這可不是合訓啊,只要紅軍后勤跟得上,對方是不會停止的。 整個作戰區內決戰的氛圍,可謂是波瀾壯闊。 一聲聲嘶吼被掩蓋在戰車內,所表現出來的,只是179旅全體集群動鏈依舊在勻速前進。 這場遠空交戰足足維持了半個小時,最終以紅軍率先撤出火力而暫時停止。 179旅彈道雷達鎖定了紅軍戰車群的位置,具體紅軍被打掉多少遠火,這沒人知道。 而藍軍這邊,陳鈞第一時間阻止了統計戰損,還特么統計個錘子啊。 全旅的戰斗力都集中在這了。 戰斗沒有結束之前,統計戰損只會影響軍心士氣。 方圓幾公里內都被炸得落滿了粉塵。 只管前進就行了。 嗡嗡嗡. 半空中有二十架直升機盤旋在戰車集群上空,分散著飛行。 這是導演部安排過來的觀察員,一來實時觀察戰況。 二來這次交戰的規模太大了。 你別看每次演習動不動就上幾萬人,好像每次都整得挺狠。 其實那么多人都是被分割到很多區域的,像陳鈞這種拉著幾千人過來干仗。 若是加上紅軍的幾千人,人數過萬,這就已經是非常龐大的戰場了,兩三年都不一定能碰到這種集群混戰。 師改旅之前,一個師才一萬多人,可問題是一個師的后勤都占三千人左右,真正抽調到戰場上的人數,根本不會有這么大的規模。 不止觀察員乘坐直升機過來。 導演部由數十名參謀軍官組成的裁判團,同樣以空地,跟隊等多種形式監控演習紀律。 別看好像作戰的紅藍雙方打的挺熱鬧,其實此刻,最忙的就是這些導演部的裁判。 甚至其他區的裁判,都被臨時抽調過來。 沒辦法呀。 這種混戰,這種打冒煙打紅眼的大作戰,出現意外違規很正常。 因為個別車組戰損前,就已經完成觀瞄炮擊準備,要是戰損車輛,在混戰的戰場上發射炮彈,從而打掉敵軍。 這很難被發現。 導演部的任務,就是要監督著,一旦發現戰損車組違反演習紀律,就會強制讓該車組部隊,退出一輛完好坦克。 這個東西必須嚴謹,一場演習耗費無數資金,得有人負責。 所以,在演習開始之前,參演部隊各級指揮官都會對戰士耳提面命,輸了就是輸了,戰損就是戰損,嚴格按照紀律執行,別整那些幺蛾子。 當然,導演部過來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那就是避免戰斗結束后,紅藍雙方的戰士因為作戰的事情,起大規模的沖突。 陳鈞坐在指揮車內,他也注意到半空過來不少導演部的人,但并沒有理會。 因為他很清楚,紅軍的遠火轟炸,只是第一輪交鋒而已。 后續一系列的阻攔行動就該登場了。 對方不傻,不會這么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車集群,一路橫沖直撞,殺進他們的營地。 因為單一的營級駐地,碰到這種戰車集群,那就跟白送沒有區別。 而紅軍也確實行動了。 在179旅龐大的戰車集群前方五公里的地方,一眼望不到頭的運兵車,源源不斷的將步兵運送過來。 這些紅軍的步兵,組成一個又一個反坦克導彈組,藏在草叢,丘陵亂石后,以及低洼的地方。 不止陳鈞懂得縱線爆坦克戰術,劉湘也懂。 對付這種戰車集群,最穩妥的戰術就是田忌賽馬,以步兵換坦克車組的大批量戰損。 貿然安排坦克迎戰,只會兩敗俱傷,甚至敗得更快。 戰場上,誰的膽子大,誰率先組織起這種突擊集群,那就是占盡了先機。 福州地形多崎嶇,連挖戰壕的功夫都省了,因為丘陵,山地這種地形,戰車突擊肯定要繞開。 轟隆隆. 戰車集群繼續前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