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每次都是奔著自己的目標去,管特么你怎么打,反正我就只打我盯上的,牢牢反控戰場節奏。 這也讓看上去明明處于優勢的老美,戰術頻頻失靈的原因。 同樣也是軍事思想真正厲害之處。 如今的紅軍也差不多,如果他們一直跟著陳鈞的戰術思路走,選擇跟藍軍炮火對轟。 一旦失去最后突圍的機會,那就只能等著挨宰了。 “命令炮營,持續大規模榴彈炮轟擊,我倒要看看紅軍能忍到什么時候。” 陳鈞嘴角露著笑意,但他下達的命令可是不帶半點善意啊。 “命令,東線步兵朝北線移動,狙擊紅軍撤退。” “是!!” 戰場上,炮營榴彈連長得到命令后,知道可以放開手腳的打。 那家伙,嘴巴都差點咧到耳朵根。 當即抄起對講機下令:“全體車組,標尺加一,向右七零六,仰角距離不變,自由散射,炮火延伸,放!!” 轟!轟!轟! 北線的戰斗徹底打響。 地動山搖的重炮攻擊,開始覆蓋整個北線。 既然已經知道了紅軍決心要突圍的計劃,雷區已經擋不住他們。 藍軍也就沒有那么多的顧忌了。 炮火覆蓋敵人的同時。 東線接到命令的藍軍步兵,開始快速轉移,接近北線敵軍陣地,就等稍后炮火停止后,一波集群沖鋒,占據敵軍撤退的主要路線。 這就是步炮協同的本質。 用炮火壓著敵人,給步兵爭取距離,爭取時間。 從天空俯瞰,藍軍東線步兵分隊和數輛坦克一起移動,士兵左右間隔20多米,前后間隔十幾米。 這種東線馳援北線,由指揮部下達命令可不是小打小鬧啊。 東線一共有二營三營兩個主力營分隊,這一次安排步兵出動,直接動用了一個營的兵力。 整體沖擊縱深達到300米。 所有戰士彎著腰,槍口向下抱著步槍,肅殺的神色高度戒備,隨時準備抬槍射擊。 夜幕漸漸籠罩大地。 北線被炮火覆蓋后,紅軍突圍的腳步暫時受阻,西線和南線時不時的有照明彈被打上高空。 但這時候,雙方戰斗的烈度,已經遠遠不如白天。 雙方對峙的時刻,要遠遠高于交手時刻。 反而是一直平靜的北線,開啟了戰火。 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藍軍從東線支援到北線的步兵,都是班排以裝甲為依托,構成火力分配明確的戰斗小組。 其中有突擊手,重火力手,槍榴彈手,精確射手,反坦克手等等,都有自己的戰術位置。 而戰斗班班長和副班長,則是在班級隊伍一前一后,策應坦克和火炮,負責步兵班戰斗隊形變化和火力效率。 當然了。 戰斗班班長,還負責對敵人火力目標的打擊分配工作,以及配合鄰近其他班組的進攻作業。 其實這種進攻模式。 左右兩翼的戰斗班責任非常重大,一般都會由尖刀班承擔兩翼進攻和防御。 所以說,野戰部隊里面的班長,那必須是有真材實料的。 否則的話,在這種大規模突擊當中,很容易會因為配合不當而導致貽誤戰機。 至于排長的指揮責任就不用細說了。 這個職位一般都是個升級過程,在戰場上,都是以步兵班作為基礎單元,來調整全排與連隊的火力進攻頻率。 再往上到連長,還是同一個道理,以各排和各班做基礎,掌握戰場節奏。 唯一不同的是。 排長和連長這種級別,同樣要兼顧負責和其他兵種作戰單位的協同。 連長不會帶頭沖鋒,處于整體進攻縱深靠后的位置。 當然,這可不是貪生怕死啊,這是軍官責任的問題。 在真正的戰場上,軍官要為戰術服務,在整個作戰體系當中,軍官也要比普通士兵更有價值。 換句話講。 一個戰斗班10個人全部戰損都不算什么,可要是一個基層連長戰損,那上面就真的該頭疼了。 所以,在戰爭條例當中有一個很特殊的,或者說是很殘酷的規定。 日常訓練當中無所謂,甚至于新兵在訓練手榴彈投射時,如果出現手誤,軍官都會用身體壓住新兵保護他。 但真正到了戰場上,連一級的軍官不允許替士兵擋子彈。 沒錯!就是不允許!! 因為連長的責任是保證100多人的連隊指揮流暢,戰術權重對士兵戰損和犧牲,存在清晰的價值排序。 這就是戰爭! 如果還不能理解,那可以換算一下,重機槍手必定會比突擊手更有價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