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跟何胖子聊了一會后。 陳鈞從水泥墩子上起身,他拍拍屁股上的灰塵。 隨即告別老何。 準備去訓練場入口處的信息室,查看主力營的訓練情況。 主要是場地太大了啊,整個訓練場占地十幾萬平方米。 這么大地方。 單憑站在外圍,依靠肉眼去看,根本啥也瞅不著。 現階段訓練就是串聯集群動鏈,保證每個分隊能夠在戰斗地形中,可以最快展開突擊序列。 必須要盯著。 并且,這玩意聽著容易,但想要讓那么大的集群動鏈擁有默契,可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解決。 一個分隊目前是三輛坦克,兩輛步戰車,兩輛運兵車,一輛工程機械。 除了各作戰兵種,還有各種輔助兵種,比如電子對抗,醫療人員的后勤車,混編成為一個小型連隊規模。 由通訊或者指揮車串連各個單位。 小分隊的編制也并非固定,有重裝集中,有相對輕裝突進,換句話理解,就是現在179旅重裝集群的戰斗主力規模,已經不再以營為核心。 而是合成到連,指揮比以前更繁瑣,基層軍官的數量也更多。 這也是重裝必須要做的改變。 要不然,哪個營長也無法指揮28輛重坦加28輛步戰車,以及其他各類型戰車組成的龐大戰斗集群啊。 只是兩個坦克連兩個裝步連,都足夠營級指揮耗盡心力了,更別說還有火力連,后勤連。 陳鈞來到信息室。 他雙手叉腰,目不轉睛的看著大屏幕上,由高空無人機拍攝的畫面。 此時。 各分隊機步正在移動陣列。 其分隊當中的醫療分隊小組,也在陸陸續續登車。 如今的179旅,可不單純是狼窩了啊。 重裝旅之所以能被稱為豪華旅,或者土豪旅,不僅僅是因為裝備啊。 他們這里野戰醫院的調過來醫療分隊,也徹底加入各營,當時編制缺少的六百人,醫療分隊就在其中。 但作為戰地醫療,人員必須分散,堅決不能聚在一起這是基本原則。 剛才三色信號彈升空,是集訓開始的信號,現在正是各援助分隊在機動隊列中訓練登車。 陳鈞站在屏幕前,看著訓練場上,六十多個醫療女兵動作迅速,巾幗不讓須眉的爬上分隊的戰車。 他也長松了一口氣。 總算是最近這一個多月訓練沒白訓,要知道,從野戰醫院調過來的女兵,剛開始根本參加不了訓練。 除了極個別表現還算鎮定之外,剩下那些總是笨笨的,動作快不起來,膽子又小,一緊張就哭。 搞得指導員都頭皮發炸,思想工作根本搞不了。 戰車集群不動的話,那還能勉強可以,可一旦集群機動,運兵車后面跟著的99A坦克,側面04A步戰車轟隆隆的開過來。 那家伙,地面震動,加上滑膛炮管近距離看著,超級唬人。 運動中的主戰車輛,那種壓迫力,醫療女兵根本克服不了。 就算車廂里的戰士,伸手連拉帶扯都拉不上去,她們害怕背后的戰車,害怕到毛骨悚然,兩腿發軟。 迫不得已之下,之前機動過程中壓根不讓醫療兵登車。 只能先進行現場抗壓訓練,要不然作為醫療兵,看見自家坦克都腿軟,這要是上了戰場,敵方坦克加上漫天炮火。 到底誰救誰啊? 別以為就只有這個醫療隊會這樣,跟隨主力分隊的電子對抗大隊更不堪。 這些玩計算機的人才,咱就不說體弱多病吧,但也不比女兵強多少。 哭是不會哭,就是腦子不聽使喚。 還有分隊訓練過程中,機動時撞車也是常見的很。 有時候指揮協調失誤,車流匯聚時若是坦克和步戰車撞一下沒啥,可要是撞到價值幾千萬的短波雷達車。 陳鈞都不用罵他們,各營長自己就該哭了。 這就是一開始分隊訓練的場景。 還好,如今經過一個多月的磨合,重裝旅的主力終于是能拿得出手了。 陳鈞站著看了會,他也沒看出大的毛病,干脆將目光投向一旁的營級參謀團成員。 “你們也準備一下,從明天開始,結束各步兵協同的訓練,主抓訓練作風和磨合?!? “旅參謀部很快會下達新的大綱,多設置戰情警報,模擬作戰,要全方位的照顧到?!? “是,參謀長??!” 。。。。。。。 第一階段的訓練就是各分隊步兵協同,這個步兵不單單包括扛著單兵火箭筒的那些,只要是輔助類戰士,都劃分到步兵序列。 因為輔助類戰士,以前很少會參與到大集群中間作業,第一階段就是讓他們適應。 適應戰車從跟前路過,保證自己不受影響。 適應諾大的戰場,別特么因為炮響,找不到東西南北。 第二階段設置戰情警報,模擬作戰,那才是真正的辛苦。 但這回,辛苦的可不是陳鈞,而是下面的戰士。 從改變訓練大綱開始的第二天。 各分隊每天都有無數的老兵,叫苦不迭,低聲咒罵那些參謀人員無良且無德。 為啥這么說呢? 因為模擬戰情根本不分時間地點,就比如12月15日早上,三營的一位五期老兵,剛坐到食堂拿起包子。 嘴唇都特么沒碰到包子呢,參謀團就有人來通知他,有兩個分隊坦克,足足六輛99A履帶壞了。 命令他盡快去維修。 老兵一邊垮著臉,一邊罵著mmp,帶上幾名技術大牛拎著錘子,大早上去砸坦克履帶。 六輛主戰坦克啊,每輛履帶起步兩噸重。 那家伙,大冬天硬是累得老兵滿頭大汗,叮叮咣咣砸掉履帶再一節節裝回去。 只為了不耽擱上午的訓練。 操蛋的是,這些坦克一開始就是好的,壓根沒壞。 但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