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們或許能給你提供不少幫助。” 李洪濤看似無意間的幾句話,卻讓陳鈞雙目一亮。 對啊。 他怎么把這茬給忘了? 不怪陳鈞這么激動啊,曾經就有位首長說過,打仗之前看地圖,當你能把地圖看透,看爛,爛到熟記于心。 那么這場仗,就已經贏了一半。 這話可一點都不夸張,若是對作戰的地方都不熟悉,陳鈞指揮時,他憑什么判斷敵軍縱深意圖? 又憑借什么來判定敵軍的行軍路線,以及各種布防? 復雜地形,可以造就很大的回旋空間,讓整個戰場復雜程度無限度的拔高。 說什么現在炮火洗地,衛星偵察,各種高科技手段能夠大幅度降低地形對于戰爭的掣肘。 真要是這樣的話,那為啥某些地區還要上15式輕坦呢? 別說是炮火洗地了,就算是核打擊,扔到比較平坦的地方,和扔到到處都是丘陵溝壑的地方,造成的殺傷效果都有極大變化。 更別說是179旅這種重裝橫行的部隊了。 陳鈞更需要提前做好各項布置。 四人坐在一塊吃飯,除了一開始李洪濤詢問了下作戰方面的安排后,后面基本都沒有再提。 聊天時,話里話外,完全是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懷,比如問問啥時候要孩子。 再問問李海瑤的一些規劃,她畢竟是國防科大畢業,哪怕專業只是統計學,但畢業這幾年也該有個具體的規劃。 軍人夫妻能在一個單位,固然很好。 只是當時讓李海瑤去179旅履職,在后勤工作,那是因為兩個年輕人有意,做長輩的也不好過多干涉。但李海瑤的工作重心,擅長的并非是后勤,而是在科研所擔任統計或者數據分析,為一些設計或者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當然,有在一線野戰部隊的經歷,對于后續的發展也會更好。 再加上她在戰區檔案室工作幾年,各方面條件都已經成熟,調往戰區研究所誰也不會說啥。 這頓飯,吃的是嘮家常,也是談心。 就算在這種場合不合適,那也沒辦法啊。 一家子人都是穿軍裝的,職責在身,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一兩年也難得碰一次面。 更何況,李洪濤看著自家侄女才二十七八歲,就已經有了白發,他就知道179旅最近兩年的工作有多累人了。 談談這些,也無可厚非。 徐政委則是全程都沒有怎么開口,默默聽著他們規劃。 一頓飯,就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 而從3月18號開始。 陳鈞每天都帶著幾個參謀,開著車出去勘察地形,當然,600平方公里,就是累垮他也搞不定啊。 根據李洪濤的提醒,陳鈞也算是武警部隊那邊的常客了。 這種時候咋說呢。 都在異國他鄉,還是要干大毛,陳鈞作為指揮官的身份上門求助,那豈有不應的道理? 基站數據技術員,水電技術員,都成了陳鈞勘察地形最佳的幫手。 切巴爾庫這邊,陳鈞每天不是頂著狂風,就是頂著能將人凍僵的寒意,四處奔跑,一點一點的熟悉地形。 而179旅營區這邊,各營戰士訓練熱情空前高漲,戰車的隆隆聲,訓練的口號聲,響徹營區。 終于,出動的日子到了。 2018年4月3號上午。 留守在旅里的馮丘虎,正坐在辦公室翻看旅里的花名冊時。 戰情值班室的參謀,突然臉色焦急的闖入馮旅辦公室,神情激動的大喊:“報告旅長,聯合參謀部來電文了。” “要我們立刻出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