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八十四章 巡視團部,被帶歪的王參謀長-《讓你復讀戰高四,你撿漏上軍校?》


    第(1/3)頁

    車輛最終在團部大樓前一溜石子路上停下,王建星下車就忙著招呼執勤的戰士過來搬行李。

    陳鈞叉著腰環顧了下四周,團部的環境確實沒有軍分區建設的那么好,但勝在干凈整潔,倒也沒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差。

    “陳團長,崔政委下連去了,估計今晚能趕回團部,要不我先安排您去宿舍休息會?”

    王參謀長命哨兵攙扶著李武界和邊濤,帶上行李去宿舍后,又過來陳鈞跟前詢問。

    一路上,陳鈞早就發現王建星的腳有點跛,走起路來就跟個小老頭似的,他剛才沒問,是跟前有人不太好意思。

    如今就他們兩人在這站著,陳鈞搖搖頭,盯著老王的腿看了一眼:“王參謀長,你這腿是傷著了,還是怎么了?”

    “哦,這啊。”王建星聽到詢問,滿不在乎的晃動下左腿道:“這不前幾年當營長的時候,在邊境巡邏,被回竄分子埋的劣質地雷給咬了一口。”

    王建星口中的回竄分子陳鈞知道是怎么回事,內地的人不清楚邊境的事,以為邊防部隊防的只是一些鬧事的科莫多大蜥蜴。

    其實沒那么簡單,邊境外有很多武裝到牙齒的家伙,統一老美裝備,經常伺機躥到境內惹事。

    那幫家伙來回躥,邊防的人就稱呼為回竄分子。

    真正平靜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這幫回竄分子才沒那么猖狂。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祖國強大了,能震懾住一些人,邊境才能得以安生,但也僅僅安生了一點而已。

    祖國還是不夠強,畢竟吃飽飯才幾年啊,陳鈞記得自己剛讀軍校那會,老家的家家戶戶還不敢頓頓吃肉呢。

    這幾年才徹底改善。

    “你也跑了一天了累不累?不累就陪我轉轉。”

    陳鈞是個工作狂,剛到新單位他可沒心思躺床上休息。

    “成,那咱就轉轉。”

    王建星樂呵的答應一聲,陪著陳鈞在團部內溜達。

    團部加上353團下轄的直屬單位加起來,占地也沒多少,陳鈞用了四十多分鐘就基本溜了一遍。

    總體上來說,這里吃喝問題不大,有蔬菜大棚,也有搭建的一些后勤養羊的羊圈,相比扎東那邊的邊防團。

    353團已經很舒坦了。

    兩人走著走著,走到山坳邊上通訊大隊的營區。

    據王建星介紹,通訊大隊里面住的不只是通訊兵,還有不少從一線哨崗撤下來修整,或者臨時下來負責采買物資。

    還有養傷的戰士,都會被安排到通訊大隊這邊修整。

    兩人過來時,有十幾名戰士正在并排以跪姿練習射擊。

    但讓人詫異的是,這些戰士并沒有使用今年才大范圍列裝的191式突擊步槍,而是人手一把黑色的弓弩。

    這倒是引起了陳鈞的興趣,以前他在龍牙沒少練這東西,主要是有時候執行任務,為確保安全,不發出一點聲音。

    近程進攻會用弓弩替代狙擊槍。

    可別小看這東西,除了敵后作戰不容易暴露之外,在冰雪地區也不會引起雪崩,殺傷力比小口徑子彈可猛的多了。

    龍牙近戰除了弓弩,一般也不會用傘兵刀,那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掉牙的裝備了,現在用的都是折疊斧頭。

    通訊大隊這邊訓練場的桌子上,陳鈞也看到了不少同類型的折疊多功能斧頭。

    估摸著是訓練用來砍科莫多大蜥蜴的。

    不開第一槍的原則會讓邊防這邊的戰斗,很多趨向于冷兵器為主。

    嗖嗖嗖.

    兩人剛來沒一會,那十幾名練習射擊的戰士就發射了弩箭,一排在六十米外的箭靶肉眼可見的開始晃蕩,眨眼的功夫就已經射上了數十支箭。

    現代化弓弩,有了高科技的賦能,50米左右射程,加上光學瞄準鏡的精準定位,射擊難度比步槍可簡單多了。

    因為新兵使用步槍打一百米靶,可沒人給你配瞄準鏡,都是機瞄憑感覺。

    “好!!不錯!”

    陳鈞站在后面看了一會,主動鼓掌稱贊。

    掌聲打破了現場的平靜,王建星急忙踏前兩步,大聲道:“全體都有,立正,向后轉。”

    “同志們,給大家介紹下,這位就是咱們353團新來的團長陳鈞陳團長。”

    “大家鼓掌歡迎。”

    啪啪啪啪

    原本正在訓練的戰士抱著弓弩開始熱情鼓掌,同時也在好奇的打量著他們這位新來的團長。

    陳鈞原本沒想在這種場合露面,剛來報道熟悉情況后,明天一早通知團部團直屬大隊所有人員集合大會再通知也不遲。

    既然參謀長都介紹了。

    陳鈞索性踏前兩步,距離這幫戰士近了,陳鈞才發現剛才背對著他練習射擊的戰士,一個個都是皮膚黝黑粗糙。

    臉上,手上的皮脫了一層又一層。

    臉龐紅的發紫還帶些淡淡的藍色,眼角充斥著血絲,嘴唇干裂。

    其中有兩個戰士帽子沒帶,頭發亂蓬蓬的像是雞窩一樣。

    顯然,這些人都是從一線哨崗上下來的戰士,在這里臨時修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