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五百九十五章 見證發展,參與建設-《讓你復讀戰高四,你撿漏上軍校?》


    第(3/3)頁

    在這避風灣處有一片坡地。

    這里是拉木加烈士陵園,占地面積并不大,只有一畝多地,環境卻有些簡陋。

    用一圈鐵絲網代替圍墻,沒有花草樹木與英靈陪伴,有的僅僅是豎了一塊木排,上面很多字跡都已經模糊。

    有些甚至連木牌都沒有,戍邊軍人換了一波又一波,天長日久下,有太多成為了無名烈士墓。

    乍一看,就和窮鄉僻壤普通百姓家的老祖墳差不多。

    烈士長眠雪山之上,逢年過節沒有家人憑吊,看不到祭品,鮮花,任狂風肆虐,大雪紛飛,始終與雪山同存,與日月同輝。

    陳鈞沉默著仰頭望著遠處,天,還是那樣邈遠,風,還是那樣凜冽,山,還是那樣巋巍。

    環境看起來似乎沒有太大的變化,可心情卻和前幾天已經大為不同。

    王建星在旁邊站著,醞釀半晌才開口道:“團長,要不您先回團部?”

    “這個烈士陵園目前已經不再使用,都葬在林芝烈士陵園那里,這都是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先輩。”

    “國家在發展,以后肯定會越來越好。”

    “是啊,是會越來越好。”

    陳鈞點點頭,不置可否。

    就在兩人閑聊時,遠處山路上突然出現十幾名牧民,走在前面的那幾人瞅著年齡都不小,在晚輩的攙扶下,顫顫巍巍的過來。

    這群人手中提的有鮮花,有酒水,也有當地祭奠的一些吃食。

    陳鈞怔怔的看著,他之前在團部就聽說過,很多老牧民會隔三差五的上山祭奠。

    這都是那段艱苦歲月奠定的軍民感情,很多當年的小伙子也都老了,他們有些是退伍軍人,有些是時常被部隊幫助的家庭。

    那一輩人最重感情,他們是看著邊防很多公路,都是官兵逢山開路,土法上馬,用十字鎬,鐵鍬,一鎬一鍬挖出來的。

    給當地帶來了便利,也幫助了他們的發展。

    這是過來找當年的老朋友,敘舊來了啊。

    陳鈞隔著近百米,遙遙的望著那群被年輕人,攙扶著的老人,立正身軀抬手敬禮!

    遠處的老人默默的看著,渾濁的淚水從雙眼流出,沒有人開口,沒有人去打破這種環境。

    良久,陳鈞才放下手臂,招呼著王建星離開了。

    邊防確實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但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去努力。

    。。。。。。。。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這里曾經流傳著一句話,進藏難,難于上青天,出國容易出藏難。

    因為這里地形復雜,高寒崎嶇,冬春冰雪,加上線路長,建設起來的難度非常高。

    可如今已經改善,青和川已經建成國家二級黑色等級路面,成為進出藏的大動脈,其他兩條公路也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各種探險旅游,經商的內地人員絡繹不絕。

    完全改善了過去千里荒漠,走上好幾天都不見一個人影的情景。

    就連空中走廊都開通了10多條航線,交通便利是發展邊防的基礎。

    陳鈞在這邊防一呆,就足足呆了六年。

    也是邊防發展最快的六年。

    他參與了建設,參與了政策方面的改善,帶人沖在第一線。

    如今的邊防再也不用吃什么老梭鏢,很多連隊依靠生態科技,搭建農業生態實驗站。

    內地能吃的青菜,在這里都能及時供應,優質的綠色蔬菜,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在邊防安家落戶。

    雖說還有一部分海拔太高的地方達不到,但那都是時間問題,要不了多久,陳鈞相信都會一一實現。

    住宿方面,團部和許多地方都換上了陽光保暖房,文化設施也在不斷的建設。

    徹底改善了以往文化與精神生活的嚴重缺失,哪怕雪山哨所,都建成了功能齊全的娛樂室,有大屏幕彩電,還建成了局域網。

    軍區不斷吸收現代科技成果,擴展文化活動領域,先后投資為一線哨所建造網絡俱樂部,配置邊防文化信息設備。

    陳鈞在這邊防六年,他參與了,同時也見證了邊防的發展。

    六年間他失去了很多,但同樣收獲的更多。

    比如,京都的調令。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