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劇情-《北宋官家》
第(2/3)頁
這使得流程上出現權力真空,平時簡化流程的便捷,成為了有心者可鉆的空子。
問題六:禁軍吃了幾個菜,敢這么明目張膽的跟著大臣謀反。
皇權只在十步之內,禁軍并不直接對皇帝負責,他們只對自己的權力來源負責。
一個士兵接到進攻皇宮的命令,行動的目的有可能是反叛,也有可能是救駕,還有可能是佯裝反叛,引誘真正的反叛者。
士兵只能也必須接受來自自己信任的上級的命令,而不能自己作出判斷。
普通的士兵無法分辨和判斷行為的目的,能做的只有執行。否則歷朝歷代的叛亂,只要皇帝往前面一站,就全都解決了。
問題七:攻破皇城需要經過多道防線,怎么可能這么輕松就突到皇帝面前,防衛宮城的禁軍都是廢物嗎。
答案如上,禁軍并不具備獨立判斷和行動的權力,做某件事和不做某件事,都必須要得到來自上級的命令才可以行動。
宰相聯合樞密院,舍人院偽造了圣旨和調兵的勘合,所以他們不用正面和禁軍對戰即可以進入宮城,普通禁軍沒有得到命令,不能擅自行動。
附:禁軍職責是守護皇城,對方都打上門來了,明擺著就是造反,還不能擅自行動?
參考慶歷八年正月,侍衛官顏秀叛亂,幾個衛士一路從皇城外圍殺至仁宗寢宮,暢行無阻,各門值守的禁軍沒有主動合圍,而是守在原地,直到內宮當中宦官楊懷敏在皇后指揮下,才平定叛亂。
不討論陰謀論的情況下,可以一定程度上認為禁軍各有自己的職責,沒有明確的命令情況下,不能主動離開自己的值守地。
問題八:圣旨這么好偽造的嗎?
答案如上,北伐的特殊性使得流程發生了簡化,被有心人鉆了空子。
問題九:宋代官僚對君主高度服從,皇權至高無上/文臣哪來的底氣發動兵變。
同樣是仁宗朝,有幾個例子。
景佑二年,仁宗有意將被廢的皇后郭氏迎回,隨后郭氏突然暴死。
慶歷八年,官顏秀叛亂,逼近仁宗寢宮,事后沒有任何高級大臣,宮妃因此擔責,不了了之。
至和三年,仁宗沖出寢殿,對周圍人大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宰相文彥博以皇帝病重神智不清為由,將仁宗送回寢殿,不了了之。
以上大多數都在正文里穿插的有,有人提問,就再拎出來說一下。
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文官謀反簡直招笑/胡編亂造強行收尾/風格大變ai寫的/整爛活怪不得成績這么差這些純發泄情緒的問題,就不多贅述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