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聽這話,魏豹頓時就不樂意了。 大聲質問:“你說寡人不顧大局?” “你還尊稱項籍小兒為王?” “寡人看你分明是想借機轉投陣營!” 朝臣顫巍巍跪下,解釋道:“大王冤枉??!” “臣真心為大王出謀劃策,絕非想投靠項籍?!? 魏豹喝道:“少廢話,納命來!” 話音剛落,魏豹手中的劍就拋了出去。 劍刃如閃電一般,沒入朝臣的胸膛。 其他朝臣眼睜睜看著這位敢說真話的忠臣死于劍下,也不敢再出言說什么。 因為此時的魏豹,已經變得一頭吃人的禽獸。 自從秦軍兵臨白馬之后,魏國上下就有很多人見勢頭不對,提前拖家帶口轉投了其他諸侯國。 魏豹得知此事后,就開始整日疑神疑鬼,總覺得身邊的人隨時會背叛自己。 這時,有個叫陸賈的官員,冒著生命危險提出諫言。 “啟稟大王,臣認為此人該殺,照他所說,就算出使楚國,項籍即便有匹敵秦軍的本事,也不一定會出兵相援。” “何不如多派出幾路使者,向其他諸侯國求援?!? “如果大王擔心臣等會借機轉投陣營,那么大王也可以派魏氏族系作為使者。” 陸賈說得胸有成竹,反倒讓魏豹高看一眼。 “愛卿所言極是,那你認為誰最有可能前來求援?” 陸賈接著道:“依臣之見,秦軍在滅趙之時,定然吸取了巨鹿之敗的教訓?!? “所以從他們這次特地繞路進攻白馬津的動機來看,秦軍這是想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截斷其他諸侯前來救援的道路?!? 按照正常的流程,秦軍應該是集中兵力,在攻城掠寨的路上穩打穩扎,一路平推到大梁城。 殊不知,嬴長生竟然罕見般的把兵力分散出去,同時進行多線作戰。 這令魏豹感到出乎意外,心說嬴長生這小子打仗根本不走尋常路。 數日之內,魏豹派出多路斥候,幾乎是一個時辰一次匯報,不斷探查秦軍的最新動向。 “報~”. “啟稟大王,司馬欣攻破棗莊之后,民兵鎮守,相繼又拿下陽武、曲塘等縣?!? “目前正率領三萬秦軍,不日便兵臨大梁。” “報~” “濟陽守將不敵英布被殺,濟陽失守。” “秦將英布一路高歌猛進,諸縣怯戰不敢御敵,相繼望風而降?!? “目前英布已經占領戶牗,正磨刀霍霍欲西進來犯?!? “報~” “外黃被呂臣圍城三日?!? “陳留縣尉率兵前去救援,不料兵敗被斬,繼而陳留縣令開城投降?!? “遂又雍丘、高陽、啟封等縣,相繼投降。” “呂臣于啟封休整兩日之后,便會師北上,向大梁殺來?!? 魏豹表情凝重,翻看著一封接著一封的軍報。 終于他做出一個大膽決定。 與其坐等三路秦軍齊聚大梁,不如主動出擊,先滅掉其中一路秦軍。 如此一來,秦軍要想攻打大梁之時,戰力定會大打折扣。 這樣就能給大梁爭取更多時間,至少應該能挺到漢軍前來支援。 隨后,魏豹就開始點兵點將。 可是他卻在這件事上碰到世紀大難題。 原因是整座大梁城竟然湊不出十萬兵力。 魏國由于土地面積狹小,本身人口就有限。 軍隊總人數還不到二十萬。 白馬津一戰,有接近八萬士兵投降秦軍。 除了大梁守軍,其余的兵力都分散在各地鎮守。 按照魏豹的想法,要想擊敗任何一路秦軍,自身兵力必須超過對方一倍。 如果要想殲滅對方,那么魏豹手上最少需要對方兩倍的兵力。 思來想去,魏豹最終又做了一個天怒人怨的決定。 “傳寡人命令?!? “全城抓捕壯丁。” “無論是身長超過車輪的小兒郎,還是能走得動的白須老兒,必須拿起武器隨寡人出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