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罷新丁訓練,又到金老的試驗場走了一遭,天色已近黃昏。 楊莊主讓人準備了酒菜為兩位兄弟接風,參加的人不多,除了莊主三兄弟,只有老管家、張先生、楊先生、金老和楊康作陪。 鄉野間的土豪也沒什么太精致的菜肴,都是鄉間常見的雞魚羊肉之類,酒水自然要喝自家白酒。 楊家的白酒初步量產,還沒搞出太多的名堂來,只是按照酒精度粗略地勾兌成高度、中度、低度三個類型,至于后世那些繁復的香型種類,工匠們暫時還沒有那個水平釀造。 所以在楊炳看來口感方面還有待提高,楊炳作為山東人酒量還不錯,品酒的本事也有些,釀酒的法子卻只知道個皮毛,只好讓匠人們慢慢摸索。 工匠們曾想在白酒中加入少量糖霜來改善口味,但楊炳記得后世對這種做法是嚴格禁止的,雖然不知道原因,也就沒主動進行,但也沒有阻止,只讓他們少量地勾兌些作為嘗試。 至于給這酒命名卻是費了些周章,楊炳本來要給這酒取名‘五糧液’,顧名思義是用五種糧食釀造而成。 但被大伙兒否決了,因為他們認為經商要講誠信,這酒分明就是粗糧釀造而得,哪來的五種糧食,不能編瞎話欺騙消費者。 讓楊炳頗感汗顏之余,也很疑惑,這些地主老財思想覺悟這么高嗎? 后來還是楊先生給取了個名字叫做‘赤泉佳釀’,用以紀念楊家先祖受封大漢赤泉侯的往事,才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雖然大伙喝的是中度的‘赤泉佳釀’,但對大家來說勁頭還是有點大,酒未過三巡,大伙就都已經有了醉意,開始捉對廝殺,面紅耳赤地開始吹牛聊天。 楊康年幼,莊主父親不讓他喝酒,聽這些長輩們長篇大論的啰嗦,心中無聊至極,于是在腦海中呼喚楊炳,想讓他出來頂缸,可是形勢逆轉,楊炳不再呼之即來,好半天才將他召喚出來。 楊炳正在修煉那不聞不問的功夫,無端被他驚動,沒有好氣的說道:“你騷擾我干什么?” 楊康在腦海中說道:“太無聊啦!你出來頂一會行不?” 楊炳簡潔果斷地說道:“不行!” 楊康哀求道:“聽他們吹牛太沒意思了!” 楊炳道:“都是你們家的人,我湊什么熱鬧!” 言罷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楊康暗道:“能耐見長呀!這大消失術是本少爺的專利呀!這么快就學會啦!” 既然找人頂缸不成,只好聽之任之,還好經過一段毫無營養的商務互吹之后,大家開始聊起了二位莊主在外的見聞,這才讓楊康感覺不那么難熬。 只聽楊先生對楊松說道:“二哥你這次走的還是老路吧?” 楊松道:“嗯,先在蘇州洋中的小島交割了私鹽,然后到臨安府交割了其它貨物,采買了宋國的貨物去的倭國,之后帶著倭貨去高麗,然后回山東,基本上沿著清水洋、黃水洋和黑水樣兜了個圈子。” 楊康年幼,對家里的生意了解得不多,聽到自家竟然還賣私鹽,好奇之心頓起,問道:“咱們還往南面賣鹽?” 張先生笑道:“你有所不知,南邊宋國鹽政嚴苛,鹽價騰貴,金國朝廷執政粗疏,私鹽倒是容易弄到!” 楊莊主不理會楊康,對楊松問道:“這趟還算順利吧?” 楊松答道:“還算順利,咱們每次出海都是和幾家在海上討生活的家族結伴而行,雖然遇到了些海盜,但都是有驚無險。” 楊松雖然說得輕巧,但大家知道,在這個時代出海謀生相當艱難,海貿利潤雖大,但風險更大,所得利潤都是用性命換來的。 此時在海上討生活的人不少,南宋海貿繁盛,出海之人更多。 此時的海域還沒有確定的名稱,時人以海水顏色不同,故而只籠統地以黃水洋、青水洋、黑水洋稱呼。 山東靠海,自古就不乏出海之人,尤其是靖康、正隆之后,山東百姓失地者眾多,造船出海者愈眾,這些出海謀生者亦商亦盜,其實也無法明確區分。 老管家說道:“咱們提煉糖霜,需要大量的粗糖,下次去要多買些回來呀!” 楊康隨口說道:“在那邊就近辦個作坊多好!” 老管家對家里的秘法看得極嚴,說道:“那怎么行!這制糖的秘法絕不能出莊!” 楊松道:“可以在那邊買些地種植甘蔗,加工成粗糖后運回來。” 老管家問道:“這倒是個辦法,就是不知道那邊的地好不好買?” 楊松說道:“咱們現在算金國的百姓,確實不太容易買到,就算能買到,價格也高,不過我卻想到了一個好地方!” 楊莊主也來了興趣,問道:“什么地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