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楊森本來打算旬月之內準備好貨物北上,但莊中所產貨物供不應求,好多就近的商家現錢進貨,不少人直接找到三位莊主,都是多年的故交,讓老管家疲于應付,所以一直湊不足北上所需。加之莊子內諸般事務齊頭并進,也頗為牽扯楊炳,轉眼間秋風漸起,眾人尚未能成行。 一再耽誤之下,已至白露時節,已到了玉米和紅薯采收的季節,有了馬鈴薯的先例,眾人自然對這兩樣作物期待值頗高。 這一日開鐮,玉米的產量又讓眾人震驚不已,紅薯的產量更是駭人,楊家莊眾人少不得又是一頓哭天喊地的發瘋,有這幾樣神糧在手,想挨餓都難呀! 這幾樣作物一旦推廣開來,得少餓死多少人呀! 眼下楊家莊需要準備的新貨自然就是楊炳搞出來的糖、酒和兵器。 糖霜制取技術經過工匠們的摸索已經成熟,用精美的瓷瓶包裝,頗受南北兩邊高官富豪的喜愛,二莊主已經又跑了一趟宋國,運去的糖霜賣出了天價,運回了大量的粗糖。 包裝則是選用了不同檔次的瓷瓶,用以區別價位。不同檔位價格差距很大,都是用不同批次的原酒勾兌而成,口感雖有些差距,其實本質上沒什么不同,這個當然是楊炳的意思。 兵器中的繡春刀主要賣給南面,又設計了一款符合北方審美觀點的彎刀。 楊森催得急,老管家只好暫停了一些客商的貨物,全力準備三莊主北上所需。 楊家商隊經營范圍頗廣,外購大于自產,楊松將南面的貨運回來,楊森往北賣,楊森從北面運回來,楊松向南賣。 外購的貨物多在兩個外莊囤積周轉,畢竟主莊這邊交通不便,運輸太過困難。 此次從主莊裝運的貨物主要是烈酒和兵器,糖霜當然也要帶一些。 兵器都是鐵家伙,不怕磕碰,烈酒就不好辦了,容器是些壇壇罐罐,都是易碎品,包裝運輸極其困難,廢了好些功夫才擺弄妥當。 這一日大伙在酒坊查看備貨情況。 伙計們正在將一瓶瓶的烈酒裝箱,楊森見有些瓶子和大伙商定的瓷瓶頗為不同,拿起一瓶來說道:“這是藥玉嗎?” 隨同的楊康臉上一紅,回答道:“算是吧!” 原來這是楊炳試制玻璃的失敗品。 藥玉就是琉璃在兩宋時期的稱呼,博山琉璃甲于天下,據說琉璃最早是煉丹師煉丹搞出的副產品,山東自古道教興盛,搞出這東西來也不意外。 博山在此時歸益都府管轄,與沂源毗鄰。 博山與沂源接壤,相距甚近,后世同在淄博市境內。博山琉璃作坊甚多,琉璃本也是楊家的貨物之一,楊家莊也有些會制作琉璃的工匠,但水平有限,造不出高檔的貨物來,楊家所售賣的琉璃是在博山的作坊里采購。 楊炳想制造些玻璃出來作為實驗器皿,但他只是兵器愛好者,當初又不知道自己要穿越,當然沒有對這個穿越神器過多關注,對于如何造玻璃只知道個大概。想到玻璃和琉璃相似點頗多,于是找到幾個會制造琉璃的工匠一起試制玻璃,結果搞出來個四不像。 搞出來的東西既不像琉璃般光彩照人,也沒有玻璃的透明,讓楊康好一頓嘲笑。 張先生和金老也笑呵呵地說他并非無所不能。 玻璃沒有造出來,只好廢物利用,用來制造酒瓶。這琉璃不是琉璃,玻璃不是玻璃的東西造價不高,用來制作酒瓶倒也合用。 當眾人看到楊康的兵器裝車的時候,眾人不禁暗暗搖頭,感嘆他畢竟還是個孩子。 原來楊康此次出行竟然帶了三柄長兵器,都是他磨著金老給他打造的。 第一把自然是長槍,原來楊康所用的鐵槍是訓練所用,用的并不是太順手,也不夠漂亮。這把新槍通體精鋼打造,雕龍畫鳳,三棱槍尖,重量適中,是楊康為了配合自己的槍法設計而成。 第二把竟然是一柄方天畫戟,這種兵器實戰中基本沒人用,只是作為儀仗使用,楊康看話本中三國呂布用此兵器,便磨著金老給他打造了一柄。 第三把就更離譜了,竟然是一柄三尖兩刃刀,原型是西游中二郎神的兵器,那一日金老誤將他當做楊炳,要跟他探討些技術問題,搞得楊康異常煩躁,為了報復才讓老金打造出來,看來楊三郎是要當楊二郎了。 楊莊主看著兒子這幾樣兵器不禁莞爾,對金老說道:“怎能陪他如此胡鬧!” 金老道:“幾個玩具而已!你兒子還小呢!” 這一日貨物終于準備妥當,楊炳也已經將諸多事項交代明白,楊康辭別父母隨三叔北上,母親周氏夫人自然少不了一番叮囑嘮叨。 楊熊要看著幾個作坊,楊羆要練兵,兄弟兩個這次又不能跟著少爺出門。 車轔轔,馬瀟瀟,行人弓箭各在腰。 楊家莊眾人押運著貨物出沂源盆地沿著曲折的道路向西而去,在匯合了東平府人馬后轉而向北逶迤而行。 自古以來行商最難,即使到了后世法治社會,車匪路霸明搶暗奪,公職人員吃拿卡要、非法收費也是常見,這個時代更是艱難,官府、土匪、地方豪強雁過拔毛,輕則損失財物,重則有性命之憂。 楊家在官府沒有強硬的后臺,當年迫不得已開始經商,篳路藍縷,開辟商路,其中艱難當真是一言難盡。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在年復一年的孝敬打點之下,沿途無論是官府、豪強還是綠林山寨多少都會給些面子,加上自身護衛武力也頗為強悍,這條商路已經勉強算得上通暢。 多年行商的經驗累積,楊家商隊已經有一套行進的成法:打了楊家商行旗號的大隊居中,前面兩組哨探負責偵查路況、打點關卡、安排大隊人馬的食宿;后面兩組哨探負責警戒。 哨探小組都選擇騎術高超的莊丁充任,小組之間保持安全距離,即使一組被纏住,另一組也可奔回報信,這卻是借用了軍中斥候之法。 商隊每日行進、打尖、住宿皆有章法可循,護衛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就連吃飯、睡覺、大小便都有明確的規章,看似繁瑣呆板,卻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回來的教訓。 楊康少年心性,初時還興奮無比地跟著哨探跑前跑后,等到新鮮勁一過,頓覺這每日里一成不變的行路、打尖、住宿枯燥無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