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紀之菡把自己蒙在被子里,逼自己不去想日記的內容和那些成堆的醫學書。 樓下,許珩捻滅煙頭,本想再點一支,卻發現煙盒已經空了。 放下打火機,抬頭看向那個樓層,眼神清靈又癡迷。 他第一次見到紀之菡,是在福利院。 紀父紀母老來得女,一是想給女兒找個玩伴,二是想做點好事為女兒積點德。 他們來的那天,院長精心挑選的孩子站成兩排,許珩被安排給他們倒茶。 他從小就不討喜,性格孤僻不合群,既不會討好院長,也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兩排孩子只是陪襯,院長真正想介紹給紀父紀母的,是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女孩。 許珩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孤兒。 是院長的侄女。 紀之菡那時候才一歲左右,話都還說不明白,只會咿呀咿呀的比劃,有時候還會流口水,卻趁大人不注意爬到了他面前,用軟乎乎的小手去抓他的褲子。 “這個孩子不行,性格太孤僻,沒禮貌又不合群,不適合做令愛的玩伴。” 院長看到后,一口否決,把他推到一邊去了,繼續給紀父紀母介紹他一早選好的小女孩。 紀之菡哇哇大哭。 看著鼻子和眉毛都哭紅了小娃娃,許珩第一次那么想要一個玩具。 于是他對紀父紀母說: “叔叔阿姨,請你們給我一個家,我會洗碗掃地,可以一天只吃一頓飯,很好養活也會很乖的。” 原本哇哇大哭的小娃娃咯咯笑了起來,張開小胳膊,要他抱。 那時候他已經八歲多了,但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瘦的像個猴子,個子又矮,看著跟五六歲的孩子差不多大。 抱著還小的紀之菡都有些費勁。 他學著大人抱小孩的樣子,給小娃娃拍背,好奇的看她吐泡泡。 本來就是為了給女兒找一個玩伴,看到女兒喜歡,許珩說的話又讓人心疼,紀父紀母當即決定收養他,并且捐了很大一筆錢給福利院。 就這樣,許珩被帶回了紀家,從福利院最不受待見的小孩,搖身一變變成了有錢人家的小少爺。 紀父紀母沒有給他改名,說是讓他帶著父母的期盼長大。 許珩很小就在福利院了,根本記不清父母的模樣,名字也是因為他不愛說話,福利院的小孩總是嘲笑說他:“許珩是小啞巴。”才記的那么清楚。 珩。 用于人名形容人品質高尚,誠善謙和。 他辜負了這個名字,恩將仇報,陰郁卑劣。 愧對紀父紀母的栽培,對自己的妹妹生出了畸形的感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