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湖南側渡口。 “芳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 “賊小子,死到臨頭,還有如此閑情雅致。” 段譽顯然將鳩摩智氣得不輕,高僧的定力此時一絲都瞧不見。 從大理到江南,段譽心知自己獲救的機會越來越小。怕死是人之常情,做不到視死如歸,又無力逃跑,只能任憑擺布。 不過臨近姑蘇,心中的恐懼反而減輕不少。 既然死期將至,不如灑脫些,段譽這幾天徹底放開了天性,幾乎算是任性妄為。 路上碰見小攤,吃的喝的,拿了就走,將鳩摩智當成了錢袋子。 這般作為,算是破罐破摔,用后世話說就是擺爛。 吃喝入口,又不能吐出來放回去,西域高僧的身份也使得鳩摩智不能辯解,與小商販為難,只能付錢。 這時到了渡口,看段譽竟還有念詩的心情,鳩摩智怨念更重。 段譽被鳩摩智打斷,諷刺道:“大師,佛家有言,色身無常,無常即苦。天下無不死之人的,你大不了多活幾年,又有何分別。” 多日同行,鳩摩智對這小子的嘴上功夫已領教頗多,干脆不予理會,對著在渡口閑坐的船夫問話。 “船家,可知燕子塢所在?請你送我二人過去,需要多少銀錢?” 燕子塢在孤島之上,地處在太湖深處,慕容氏出入都是用自家的船,和渡口上討生活的人并無往來,雖算不上隱秘,但船夫一介普通人哪里知曉。 “佛爺,小的沒聽過這個地方,你告訴我怎么走就好。多少銀錢,要看得走多遠,是三九水路還是四九水路?” 近處船夫熟悉的很,根本沒聽過有什么燕子塢,至少也是三九水路。船夫心里盤算著,賠笑道。 鳩摩智聽的一臉懵,他是西域人,哪懂得這些行話,“何謂三九四九水路,貧僧聞所未聞。” 還沒等船夫回話,不遠處傳來女聲詢問,“這位大師,你要去燕子塢啊?” 鳩摩智聽聞問話,驚喜莫名。 幾日來走過三四個渡口,也問了許多人,卻無人知曉燕子塢所在,這時有人問話,自然知道該怎么前往,都忘了和船夫施禮,連忙拉著段譽走到近前。 “不錯,貧僧正是要去往燕子塢。小姑娘,可否指點迷津?!? 這姑娘正是早就等在此地的阿朱了。 慕容家在江南是地頭蛇,想要找兩個人,不能說易如反掌,也沒有多難。 知道鳩摩智所走的路線以后,阿朱早就在此等候,周圍的幾個渡口,也安排了人手盯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