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一個教派而言,什么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信眾,足夠多的信眾才是一切的根本! 佛門如今在大唐的境地并不樂觀,不管是皇帝還是那些掌握著實權(quán)的官員們,哪怕他們自己也會上香禮佛,但是對于佛門的警惕卻從來沒有放下過。 越是手握大權(quán)的人就越是清醒,佛和佛門,本就是兩個概念。 佛門將皇帝當做財貨賣來賣去的事情實在是太過惡劣,有這么一個巨大的污點在前面,誰也不會放松對佛門的約束。 當初玉林老和尚就曾經(jīng)和梁寶玉說過,把皇帝當財貨販賣的兩個敗類毀掉了佛門最大的一次機會。 一個狂信徒的皇帝,完全有可能幫助佛門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地上佛國…… 梁寶玉身為鴻臚寺的功德使,又在名義上掌控著佛門度牒的發(fā)放,即便是這樣,他都不愿意和佛門有過多的沾染,但凡有所往來,全都是商賈交易,而且每一次,梁寶玉都是以受害者的面目出現(xiàn)在大家眼前的。 以他這長安三害之首的名聲,還有往日里積攢下來無法無天胡作非為的形象,這樣的結(jié)果本身就說明了許多東西。 佛門的勢力極為強大,哪怕是被李二陛下多方打壓,若是受到佛門的助力,別說是普通人,即便是朝廷的官員也能夠一飛沖天。 可即便是這樣,愿意借助佛門助力的人寥寥無幾,當然類似梁寶玉這種敵意明顯的家伙,也稱得上是鳳毛麟角了。 關(guān)于梁寶玉私自和吐蕃大相祿東贊搞出來一份協(xié)議的事情,身為佛門重要的領(lǐng)頭人物,方正大師自然也有耳聞。 至于協(xié)議中允許佛門進入吐蕃高原傳教,發(fā)展信眾,佛門上下原本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畢竟梁寶玉一向以來給大家的印象都是極為不靠譜,而朝廷對于佛門的打壓幾乎是不加掩飾的,這種時候怎么可能給佛門喘息的機會? “永興伯,朝廷的大事,老衲沒有資格過問,你和吐蕃大相簽訂協(xié)議的事情,老衲也有耳聞……那協(xié)議當真作數(shù)嗎?” 與梁寶玉那惡劣的名聲相對應(yīng)的,則是這狗東西在買賣上的守信。 不管這狗東西吃了多大的虧,只要交易完成,就從來不會找后賬……這一點,佛門有著無與倫比的發(fā)言權(quán)!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