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塞外來客-《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1/3)頁
自古至今,考場舞弊行為都是屢禁不止,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顯神通。
劉志也知道,百分百制止,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也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大漢的科舉考試為了預防舞弊,就借鑒了許多現代的做法。
譬如統一供應筆墨紙硯,考卷糊名,進出考場搜身,考場清場,每年臨時指定監考人員,并對監考老師進行監視之類。
但由于技術原因,最困難的是考生身份的確認,此時還沒有攝像技術,無法通過照片確認身份。
不過這也難不倒人,只需要對應指紋鑒定就行了,也就是說每個考生進考場時,都必須簽名并且按指紋留證。
等到考取之后,吏部分派官職的時候,也必須用同指紋領取上任,你可以請人代考,但你總不能請他代你做官吧。
那考上了官職也就沒有任何的意義了。
這一點不光可以減少代考行為,也能減少被人偷換或者篡改分數名次的不法行為。
最后的手段自然是重罰,只要發現一起就處罰一起,本著從嚴從重的原則,殺一儆百,進行有效的震懾打擊。
因為他的重視,歷年來一直沒有發生大型的科舉舞弊案,劉志對這一點還是很滿意的。
但四大學院開設的初衷,是為了引起國民對科學和醫學,農業科技以及商業管理這些非主流學科的重視。
當時報名和感興趣的人很少,每年到了招生的時候,都是門可羅雀。
劉志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但對畢業生包了分配,還讓四大學院進行了自主招生考試。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學院踏進仕途,相關行業也慢慢被人接受,例如規格比較高的醫師,在大漢就已經很受人尊敬了。
而且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手工業者也逐漸龐大起來,催生了商業管理人才的稀缺。
四大學院逐漸變得紅火,報名的考生蜂擁而至,學院的院長自己無法控制各種舞弊行為的發生。
因此,將學院招生考試納入規范化的范疇,勢在必行。
考試完畢,劉志便讓剛剛組建完成的教育部,開始商討各大學院的招生制度,除了四大學院,八大官學也被納入此范圍。
董班對此自然很重視,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一個重要決策,怎么杜絕舞弊,又能保持各大學院的獨立性,是個難題。
在參考了科舉制度,并且聽取了多方意見之后,最終出爐了新的規章制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