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跨越-《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3)頁
人無完人,可制度卻有辦法來彌補這個缺憾,因此,劉志愿意做個表率,把制度確立起來,才能扼制可能出現的動蕩。
既然身為大漢皇帝,受萬民供奉,他就有責任為這個國家謀求穩定,而不僅僅是為了自身謀求福利。
何況他明明看到了國家制度上的缺憾,也明知糾正彌補之法,卻眼睜睜看著坐視不理的話,他劉志還做不出來。
組建內閣和成立議會的提議,得到了在場大臣的全員支持,畢竟皇帝特意挑在千秋節開口,就已經表現了他的決心。
此事怎么看都于外廷有利,他們也沒理由去反對,加上所有的一品大員都能得利,其余二三品即便心里有些小算盤,也不好在此時表示了。
但對于陛下提出的禪讓制度,卻集體堅決反對,見臣子們群情激昂,劉志也沒強行堅持。
此時的朝廷官員,都是接受儒家思想熏陶成長起來的,作為封建制度的衛道者,普遍都認為禪讓制度的漏洞太多,不適合作為皇位繼承制度。
何況陛下心思不明,到底是不是對臣子們的一種試探,誰也說不準。
若是冒冒然表示贊同,卻因此被陛下給記恨上了,那可就蠢到家了。
因此一個個反對起來都言詞激烈,生怕陛下不知道他的立場,最尷尬的莫過于皇太子劉瑾了。
父親突然毫無征兆地提出禪讓,讓劉瑾不由得心中十分忐忑,完全鬧不清他的真實意圖。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的東宮謀士耳提面命,讓他盡量韜光養晦,凡事不要出頭,免得引起陛下的猜忌。
但母親卻鼓勵他憑本心而為,不要刻意藏拙,也不要自作聰明,但劉瑾卻有些難以確定,是不是該遵從母親的教誨行事。
所以他行事的方式就多少有些矛盾之處,左右搖擺不定。
他熟讀史書,見過太多皇太子的凄慘下場,可他根據自己的感覺,又認為父親與眾不同,他的胸襟氣度,絕不是歷代君王可以比擬的……
。手機版網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