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三方制衡-《朕就是喜歡偷怎么了》
第(3/3)頁
他們中有人贊成,也有人持反對態度,認為將立法的權力下放,會造成皇權的削弱,影響到律法的神圣權威。
而贊成的人則認為,議會能夠保證修法的公正公平,以免有失偏頗,也可以集合各方面的意見,使得律法更有包容性。
再說了,議會只是提出律法修改意見,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手中,怎么說,也不至于削弱皇帝的權威。
李膺、陳蕃一直屬于激進派,他也是舉雙手贊成的,但王朗和胡廣都是反對派,而袁盱卻從頭到底沒有參與爭論。
胡廣本就是個典型的守舊派,如今已經七八十多歲了,但因為他的資歷足,再加上翰林院本就是個閑職,因此并沒有卸任。
看來,確實是時候讓他退下來了,他的思想還停留在舊時代中,過于僵化了,翰林院也該注入新的氣息了。
劉志靜靜地聽了會兒,也不表態,側首朝著一直沒說話的袁盱問道。
“袁公怎么看?”
袁盱微微一笑,“臣也贊成議會成立,但希望陛下能考慮清楚,怎么樣規范其運作流程,使其不至于權力膨脹。”
劉志頷首,果然有首輔之風范,又看著荀爽問道:“荀卿呢?有何看法?”
身為太子太傅,他的態度對于劉志來說很重要,因為他可以直接影響到劉瑾對政務的判斷。
“臣也贊成,但認為應該加大御史院的監督力度,在權力上進行多方制衡。”
他的話讓劉志精神一振,這不就是后世二元君主制的精髓么,皇帝、議會和大法院,形成三方制衡,互相監督。
御史院就相當于后世的大法院和檢察院的綜合體,而皇帝的權威則提現在一票否決權上……
。手機版網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