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哈哈哈,有時候了解一些年輕人的東西,也能讓我感受到青春,”趙方旭笑了笑,繼續說道,“你知道嗎?你的這種情況在我的眼里便是一種另類的中二病。” “另類的中二病嘛……”李承真斟酌了幾下,還是沒有理解趙方旭話中的要領。 “沒錯,”趙方旭點了點頭,“所謂中二病,我專門了解過,最開始指的是青少年所特有的自以為是的思想,行為和價值觀,但隨著這個概念的繼續發散,中二病最終的意義變成了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成年人!” “而你現在在我眼里便是這樣,你聽說過那個很著名的禪機嗎?”趙方旭又問道。 “哪個?” “就是一開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等到有一定境界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是又等到更高深的境界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趙方旭說道,“而在我的眼里,你就屬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一個人的小時候,一定是會對世界上各種事物的表面進行探索,產生好奇,而隨著你逐漸的長大,發現這些表層的東西已經滿足不了你了,你開始繼續學習,你對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有了自己高深的解釋,解讀,你或許對這種賣弄也有著得意的情緒,開始偏愛一些晦澀的讀物,覺得攻陷他們可以讓自己得到很大的成就感。” “但這也會導致你被拓寬的認知和你本身的能力并不匹配,知道做不到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難題,你現在在其中是當局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而一旦當你度過這段時期,在回首看的時候,你一定會清晰的看到問題的所在。” “到那時候你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你把一個東西理解透了,又回歸了它的本質,晦澀的經書,當你完全理解后,發現它寫的依然是最樸實的大道理,字字句句你都知道,都是從小到大的老生常談,但偏偏讓你更加覺得玄妙,一字半句便通玄,何須廣廈千萬間?” “這時候的狀態雖然和最初一致,但是這時候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了,因為你已經對所有的東西都有認知了,到時候你再去做任何事情,都能找到他最完美的處置方案。” “這第一個時期很好,赤子之心,無憂無慮,這第三個時期更好,從心所欲,樂天之命,但偏偏這第二個時期不好,所以我覺得用中二病來形容他很貼切,這就是一種病,但卻是一個人成長繞不開的一條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