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傳承和發揚-《我睡后混成大明星》
第(1/3)頁
“京劇那身行頭也太重了,而且真難想象錢老師唱戲時聲音可以那么像女聲,又細又高。”
“嗯,練不少年了。”
秦慕楚左打方向盤行駛上環城路,十點多的路上車輛不多,燈光照亮前方的一片黑暗。
回想起今天見的幾個戲劇演員,都有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功底,給他和曾離伴舞肯定是綽綽有余了。
而且他們隨身還帶著行頭,因為秦慕楚要看一下舞臺走位,特地換上行頭表演了一下。
那一身行頭穿起來就要半個多小時。
本來他們還想畫上臉妝,秦慕楚攔住了,否則還得更長時間。
臺上的舞刀弄槍和唱念做打,秦慕楚不懂戲劇,但也能感受到幾分其中的韻味。
看得出,幾個戲劇演員都很珍惜這次春晚機會,哪怕只是作為春晚伴舞。
之后溝通想法時,秦慕楚放了一下《赤伶》這首歌,錢老師沒有指責其中戲腔的不標準,反倒是問了一個問題,讓秦慕楚感觸頗深。
小秦導,這么唱戲年輕人喜歡聽嗎?
秦慕楚不知道怎么回答。
影視行業的前身可以說是戲劇,但隨著時代發展,戲劇已經走向了沒落。
很少人會去劇院看戲,特別是年輕人,幾乎沒有。
似乎它在這個時代,只剩下了情懷。
行業的沒落也導致了后繼者的缺乏,學戲的人變少了,能學下去并靠這個為生的人,更少。
迷茫,不知何去何從。
是戲劇演員們的共同狀態。
前些年有人說在天朝拍電影死路一條,周末電影院里一個人都沒有。
這是夸張的說法。
但這種情況發生在戲院里就很寫實了。
所以錢老師才會在聽到《赤憐》里的戲腔后發出疑問,如果改變唱法,變成這種唱腔,能吸引年輕人來看嗎?
病急亂投醫也好,積極求變也好,都充分說明戲劇行業似乎真的走到了末路。
而且錢老師還是唱京劇的,京劇作為家喻戶曉的國粹尚且如此,其他劇種狀況就更加艱難了。
不少甚至已經丟了傳承。
錢老師是幸運的,他的兩個兒子愿意干這個,愿意把京劇傳下去。
但據他說他不少唱戲的同行和前輩,收不到弟子,傳不下去,自己的兒女友壓根看不上這一行,他們也不愿把兒女往火坑里推。
是的,他們從事一輩子的行業,在他們自己的心里都成了“火坑”。
戲劇發展有過波折。
民國時,梅蘭芳先生等一批老藝術家,把它帶到了一個頂峰,讓全世界都看到了它。
但建國后,特殊時期迎來一次打擊,導致許多老藝術家沒能留下傳承。
如果說那次打擊是傷了骨肉,現在時代變換下的打擊可以說真正斷了戲劇的根。
沒人不允許戲劇存在,甚至國家還特殊照顧,大力支持戲劇的發展。
可觀眾不愛看了。
這是最致命的。
所以對這次春晚的邀請,錢老師格外重視,希望能通過這個舞臺,盡可能為戲劇吸引些觀眾。
這讓秦慕楚有些傷感。
兔死狐悲?不太恰當。
但是聯想到如果有一日影視行業也如今天的戲劇行業一樣,他瞬間就體會到了錢老師的心情。
“你好像不是很開心?”
楊蜜發現了秦慕楚的情緒有些低沉。
“沒有。”
秦慕楚收拾情緒。
楊蜜可不信,眼睛轉了轉,瞬間猜到了原因。
“因為錢老師他們?”
秦慕楚沒有說話,算是默認。
“你可真能瞎操心,人家錢老師都說了……”
“說什么?”
楊蜜拍拍秦慕楚的肩膀,老氣橫秋的樣子,
“我偶爾也看看電視電影,有些很有意思,看來沒人聽戲不是沒原因的。
有時候想想,何必抱著這個‘老東西’不放,你唱得再好也就那些老一套,沒人家歌好聽……
但是后來又想想,萬一哪天老百姓又喜歡聽戲了呢?
就算真的沒人再喜歡聽戲,‘戲’這個名字總不會被人徹底忘了吧
以后人一翻書,看到‘京劇’‘昆曲’‘黃梅戲’……想看看這些東西到底是什么樣,總得有個地方能看到不是?”
楊蜜撓了撓頭,
“大概就是這意思,其他的我也記不住了。”
傳承。
秦慕楚腦海中出現這兩個字。
一個東西,并不一定是因為它有多大用才必須要傳承下去,有時候傳承下去,只是為了告訴后人,前人們的生活里有它。
后人和前人的關系,也正因為這些東西,跨過時間長河,聯系在了一起。
“喂,怎么又不說話了。”
楊蜜拍著秦慕楚。
“開車說什么話。”
秦慕楚撥開楊蜜的手,看向前方。
他對于自己在節目中的角色設計有了些想法。
楊蜜瞪了秦慕楚一眼,靠回椅背。
不說就不說。
但沒忍住一會兒,她又忍不住開口:
“伱覺得今天那個女演員怎么樣?”
“哪個?李吣嗎?”
“你不是不說話嗎!?怎么聊到女演員就說話了?”
楊蜜坐直身子,安全帶勒出一道驚人的弧度與曲線。
“不是你問的嗎?
秦慕楚有些無語。
“那你怎么見一面就記住別人名字了?看來印象挺深啊。”
楊蜜側身靠近秦慕楚,一雙眼睛緊緊盯著他。
不知道是不是秦慕楚的錯覺,他覺得楊蜜語氣有點陰陽怪氣。
伸出手掌,按著她的頭把她按了回去。
“一共就四個戲劇演員,她是唯一一個女演員,年紀又小,很難沒有印象吧。”
楊蜜想了想,覺得有些道理。
捋了捋被秦慕楚弄亂的劉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