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文華殿。 禮部尚書李志剛捧著一疊奏章對朱允熥說道:“皇太孫,翰林院學士黃子澄病死了……” “嗯。”朱允熥點點頭,接過奏章邊翻閱邊問:“給他厚葬吧!” 不知何時,他也開始注重名聲了。 歷史上,在朱元璋晚年捅刀子的文官中,黃子澄是主力。 他為了讓朱允炆得到皇儲之位,費盡了心思,導演各種場面,教朱允炆應對老朱的問話,以此獲取好感。 后又主張推行削藩,還是強行削藩,不帶腦子的那種。 典型的輕率寡謀,識見迂闊。 往深里說,就是除掉潛在對手。 歷史上,黃子澄等人的文官集團,為了穩固朱允炆皇太孫的地位,進言借老朱之手除掉了藍玉等勛貴集團。 扶朱允炆登上皇位后,對文官集團權力威脅最大的只有藩王。 所以他們力主削藩,借新皇之手廢掉老朱嘔心瀝血建立的藩王制度。 沒有藩王和勛貴制衡,誰還能對文官集團產生威脅? 自己調教出的小皇帝還不是乖乖聽話? 常常標榜自己是君子之人,往往用心險惡。 可惜,朱允熥不吃他們這一套。 黃子澄也清楚,因此三番兩次鋌而走險,想要改變現狀,打擊朱允熥的地位。 他雖然沒有翻起什么大浪來,但朱允熥總覺得留著他是個麻煩。 這次,好不容易把他給治死了。 要不是黃子澄有一層東宮老師的身份護著,怕是死得更慘! 李志剛看著朱允熥的臉色,慢慢說道:“殿下,臣以為黃子澄在您出征期間,有種種忤逆之行,不應厚葬。” “大家都這樣認為嗎?”朱允熥意外地看了他一眼。 李志剛道:“大多人這樣認為……” “唔。”朱允熥的眉頭皺起來,突然問道,“齊泰和方孝孺呢?” 李志剛說道:“齊泰尚未表態,方孝孺......他不等吏部批示,已經辭官回鄉了,舉家連夜走的。” 這廝跑的倒挺快......朱允熥有些吃驚。 還指望他們嘴炮硬剛呢! “殿下,翰林院學士一職空缺,您覺得派人去比較好?”李志剛問道。 翰林學士作為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并備皇帝咨詢。 在后面的明朝官場上流傳一句話: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殿試前幾名,才有資格入翰林院當個六七品的小官,包括狀元。 翰林院學士雖然只是正五品,但屬于小九卿之一,其在朝堂上的實權,相當于丞相。 黃子澄死后,李志剛看上了這個位置,他打算讓東宮派系的人執掌翰林院。 整個朝堂上,也只有翰林院沒有東宮派系的人。 必須填補這一空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