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像以前,為了弄虛作假,甚至將別的地里的小麥割掉,然后插入另一片地里,偽裝成大豐收的樣子。 但事實上,真假如何,一看便知。 最終那個泡沫也被捅破。 從那以后,涉及到糧食產量的問題,所有人都認真起來,堅決杜絕弄虛作假的行為。 更何況,他們今天過來,既是驗證,也是當一個見證人,等于是用自己的身份,名譽做擔保。 如果這邊弄虛作假,都到揭穿以后,他們的名聲也會毀于一旦。 要不是張興武當初對他們有不小的恩情,他們也不會為這種事情做擔保。 隨后,在他們的監督,甚至親自參與下,又一畝的試驗田被清理出來,整個過程,這幾人都無比認真,甚至干脆趴在地上,研究著有沒有偷偷在下面埋地瓜。 每一株地瓜拔出來,甚至還要看看根莖是不是新鮮的。 那認真的模樣,就差拿個放大鏡進行觀看。 不過他們越是認真,也越能說明問題。 這個過程中,那幾名日報的記者,不斷用相機將這些場景拍下來,而張興武也沒少露臉,甚至還挑選出一個個頭最大的地瓜滿臉激動的抱著,被相機定格。 反倒是李衛東,雖然對方提出要給他拍照,不管怎么說,這些新品種都是以對方的名字命名的,衛東一號。 那么作為衛東一號的培育者,露露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偏偏卻被李衛東給拒絕了。 他的確需要名聲,但卻不需要上報紙,也不可能上報紙,把自己的照片模樣堂而皇之的暴露。 甚至,就算有記者偷偷拍了照,等回頭登報的時候,也會被扣下來。 因為李衛東的保密級別,決定了他的模樣不可能上報紙。 但只是名字,或者只是衛東一號這個新品種的名字,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年頭,叫李衛東的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在沒有照片的情況下,誰又會把兩人給聯系到一起? 經過一番仔細認真的檢查,這一畝甘薯很快被收了上來,然后仍舊是重復過稱。 令人沒想到是,這一畝甘薯的重量,甚至比昨天那兩畝還要多,直接達到了1921斤。 這已經不僅僅是百分之四十的問題了,而是接近了百分之五十的增產。 如此豐收,自然令人興奮。 尤其是那幾名勞動模范,他們可以很肯定,這一畝地的甘薯并沒有任何造假,都是實打實的。 如果種植過程中,沒有偷偷加化肥的話,那么一旦推廣開來,全國的甘薯增產,也將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而那幾名日報的記者,也拍下了足夠的照片,用筆記錄下了這些衛東一號從開始到培育,再到如今試驗田的整個過程,這些可都是第一手的資料。 尤其是報道的時候,肯定要有這些敘述,增加真實性。 等這批記者跟勞動模范離開后,張興武卻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在第二天,又領了幾個過來,重復了昨天的過程。 甚至第三天,他也不知道從哪里找到幾名甘薯方面專家,但這次,卻跟前兩次明顯不一樣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