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昊哦了一聲,解釋道:“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將百姓生計,國家現狀,以及財政收入等事務,統一規劃,統一協調,既滿足當下需求,又不損害長遠利益的發展!” 此話一出,三人頓時恍然。 只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他們明顯毫無頭緒。 稍微沉默,卻聽李斯又追問道:“那以公子之見,這可持續發展,該如何實施?” “首先,肯定是調整稅收,就算是農業稅,也是可以調整的,其次是傜役,我大秦同時修建的工程很多,所需的傜役也很多; 但我覺得,既然我大秦勵志拓展海外,就不應將重擔壓在國民身上,需知,國民才是國家發展的根基!” “這……” 李斯和王綰聽到趙昊的話,同時一驚。 別說調整農業稅,就是減少傜役,在他們看來,都是不可能的。 因為他們不知多少次勸阻始皇帝減輕傜役,都沒有一次成功。 然而,始皇帝接下來的話,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 “你小子不是說輕徭薄賦沒用嗎?” “沒意義的輕徭薄賦,確實沒用,但有意義的輕徭薄賦,有大用!” 趙昊笑呵呵的答道。 秦國幾百年的積累,才有始皇帝統一六國的資本。 但統一了六國,卻苦哈哈的過日子,沒道理不改變。 然而,工商業的發展,必須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物產的豐富,以及人員的流動自由。 按大秦目前的狀況,明顯不可能滿足這個前提。 所以,這一系列的問題,不是說給商人松綁,經濟就能順利發展,市場就能繁榮,自己就坐享收稅。 說到底,還是需要解放生產力。 不解放生產力,底層就會出問題,不解放底層,城里就沒有剩余勞動力,沒有剩余勞動力,商業就根本發展不起來。 一環接著一環,最終的問題,還是在土地上。 雖然始皇帝統一六國后,打擊了六國貴族土地兼并的問題,但稅收方面,主要還是田稅。 當然,除了田稅,還有田畝附加稅、口賦、算賦、戶賦、關市之稅、商品稅等等。 那么,趙昊能提議始皇帝免除農業稅嗎? 這明顯不可能。 就連后世剛立國的時候,都交了幾十年的公糧,支撐工商業發展,直到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才免去農業稅。 可采取怎樣的辦法給秦朝百姓減壓呢? 趙昊首先想到的便是‘一條鞭法’,以及‘攤丁入畝’。 這個具有劃時代意義,讓明清兩代迅速富強起來的國策,他自然不會放過。 一條鞭法的核心,便是將各州縣(秦朝是郡縣)的田賦、傜役以及苛捐雜稅,合并到一起征收。 當然,后世合并征收的是銀兩,按畝折算繳納,但換到秦朝,得用秦半兩。 以后說不定會用銀兩,但也是以后, 當一條鞭法擺在始皇帝,以及丞相王綰,廷尉李斯面前的時候,他們愣了半天沒說出話來。 “陛下,如此國策,似乎大有玄機,而且甚是絕妙” 李斯沉默良久,才謹慎的說了一句。 但是,還沒等嬴政開口,他又補充道:“老臣不建議實施此國策。” “.” 嬴政無語,心說你個老六,發表意見就發表意見,喘啥粗氣啊!搞得朕都有點莫名其妙。 然而,當他看到一旁憋笑的趙昊時,又面色一肅:“廷尉有何想法,不妨說來聽聽!” “回稟陛下,這一條鞭法雖好,但還不適用于我秦國” 李斯直言道:“關中之地,乃我秦國根本,實施此法倒沒什么問題,但六國之地,尚未完全接納我秦國,施行此法,恐生事端!” “另外,富庶之地實施此法,折算輕松,但貧瘠之地實施此法,是否存在偏頗?” “還有,一旦實施此法,不能解決國庫收入,是否再增傜役賦稅,如此豈不是有害百姓?” 說到這里,又想起什么似的,正色道:“最重要的是,我大秦以糧食為賦稅,若折算成錢幣,對我大秦朝廷,自然有益處,但百姓手中沒那么多錢幣,只能用糧食兌換錢幣; 而錢幣多在貴族手中,一旦貴族惡意抬高糧食兌換錢幣的比例,百姓如何安生?” “這” 嬴政和王綰互相對視,面面相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