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朝代的君王,都不會將一個雄才大略而又被認定可疑的權臣,當作自己的托孤大臣。 嬴政是一個既強勢,又有陽謀的皇帝,任何不確定的事情,都必須弄清楚之后再說,先自蠢動只能自討苦吃。 在他的印象中,李斯與胡亥的關系并不算很好,甚至沒什么交流,就連李斯女兒與胡亥的婚事,李斯都不是很喜歡。 到底是什么促成了李斯支持胡亥的原因? 難道真是為了權力嗎? 驀然,嬴政想起了自己與李斯的第一次結識,那是親政之后,從呂不韋手中奪得了大權,群臣建議他解散呂不韋的門客,而李斯則給他寫了一部《諫逐客書》。 也正是這一部《諫逐客書》,讓嬴政重用了李斯。 從那以后,他與李斯三十年如一日,從未懷疑過李斯的忠心。 李斯的幾個兒子,娶的都是皇家公主。 自古以來,君臣關系親密到如此地步,怕是絕無僅有了。 嬴政敬佩李斯的大格局,大才能,也深深的知道,沒有一個有大格局,大才能的人統攝朝政,統一六國,重建華夏文明只會是一句豪言壯語。 滅六國時,嬴政重用李斯,李斯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將朝政梳理得井井有條,偶爾還迸發出驚人的奇謀,奠定勝利的基礎。 比如舉薦尉繚任國尉,協同王翦、王綰等一班眾臣,堪稱管仲一般的賢臣。 統一六國后,更是殫精竭慮,籌劃郡縣制的實施,修改新法,廢舊法,無一件不行云流水。 更難能可貴的是,數十年之中,李斯沒有一次對自己官職爵位的不滿.這樣的人,會為了權力背叛大秦嗎? 莫非,李斯對朕有私怨? 嬴政記得,有一年,李斯剛剛晉升廷尉,也就是那次,嬴政看見李斯盛大的儀仗車騎,冷冷說了句:用得了如此么? 從那以后,李斯立即收斂了儀仗車騎。 雖然嬴政從始至終都沒有責難李斯,而是對左右隨侍這種口風不嚴謹的行為,采取了嚴懲,但也沒有震懾李斯的意思。 當年齊威王不也烹殺了十幾名口舌內侍嗎? 而李斯如何,自那以后,再也沒有過盛大的儀仗車騎,卻也沒在嬴政面前提及過此事。 本來,嬴政還想跟李斯說說這件事,可每次李斯都是一副渾然不知的神色,也就沒有了說的心思。 若說私怨,這算得了一次。 但是,這又如何呢? 難道朕還不能表達自己的不滿? 以李斯之才,能因此對他這個皇帝生出嫌隙,倒是朕高看了他也! “陛下.” 眼見嬴政的臉色在油燈下陰晴不定,來福下意識咽了咽口水。 其實,別說是嬴政,就連他自己,都被李斯的言論氣得滿腔憤慨。 他怎么也沒想到,那個被始皇帝視為左膀右臂,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的李廷尉,竟然會變成亂臣賊子。 若是始皇帝真的死了,那帝國的未來 想到這里,來福忽地發現,嬴政在左右環顧,不由小聲問道:“陛下,您在找什么?小人幫您找?” “嗯?” 嬴政愣了一下,沉聲道:“朕的劍呢?” “劍?” 來福也是一愣:“什么劍?” 嬴政:“.” 來福:“.” 兩人對視,皆是不語。 片刻,嬴政面無表情的擺了擺手:“沒什么,咱們回去吧!” “諾。” 來福小聲應諾,卻不知道嬴政說的回去,是回東胡宮,還是他自己的寢宮。 若是東胡宮,按原路返回就好。 若是寢宮萬一陛下知道咱們的地道挖到了他的寢宮,那該如何是好? 就在來福有些擔驚受怕的時候,嬴政忽地轉頭,沉著臉道:“你們真的只挖了一條出宮的地道?” “這” 來福遲疑了一下,訕笑道:“這個不好說,小人其實很少挖地道,主要由常威挖,陛下可以問常威.” 對不住了啊兄弟,死道友不死貧道,這是公子說的! 你自求多福吧 “常威?” 嬴政皺了皺眉,也沒有多說,隨即擺手道:“走吧!去東胡宮!” 另一邊,李斯剛剛回到自己住所,趙高就跟來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