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李斯入駐甘泉宮以來,始皇帝的葬禮都是他一人操持的。 對于始皇帝的葬禮,李斯從未有過懈怠。 或許是愧對始皇帝的信任,或許是展現獨擋一面的決心,他一直盡心盡力,想要把始皇帝的葬禮,辦得隆重至極。 禮者,謹于治生死者也。 生,人之始也。 死,人之終也。 始終俱善,人道畢也。 大臣之所以重視君主的葬禮,兒子之所以重視父親的葬禮,皆在于此。 所以,生前不重視,死后也不會安寧。 所以,天子諸侯的棺槨里,一直保留生前用過的東西,就是要始終如一。 李斯為了展現始皇帝生前的功績,超天子諸侯規格舉辦喪禮。 首先,自然是始皇帝的陵墓,宏大無比。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山川大海,江河湖川,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葬既已下 樹草木以象山” 由此可見,始皇帝陵是何等的宏偉雄奇。 就后世發掘的兵馬俑軍陣,以及尚未考古挖掘,且科學探測過的驪山帝陵,都令后人嘆為觀止,被稱為人類奇跡。 有人說,秦始皇陵之所以修得如此宏偉雄奇,是因為秦始皇好大喜功,窮奢極欲。 其實不然,始皇帝一身勞碌,忙于國事,不到五十歲就突然駕崩,無論是他的心志,還是國家當時的現狀,都不可能讓他縱容如此鋪張浪費,且盛大的葬禮。 這里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想象力幾乎與始皇帝匹敵的李斯,為始皇帝精心準備的葬禮。 以李斯老師荀子對葬禮的講究,李斯自然不會弱于他老師,所以營造出此等冠絕歷史的葬禮,很符合歷史邏輯。 而始皇帝葬禮與陵墓,幾乎跟始皇帝‘暴政’沒有必然關系。 人們往往喜歡將過錯歸咎于那個貢獻最大的人,而忽視他身邊輔助他的人,李斯便是這樣一個人。 所以,李斯在大秦歷史上的作用,特別是大秦末期的作用,鮮少有人深究。 此時此刻,浩大的靈車,在黑旗招展的禁軍護送下,緩緩前行,嬴政坐在趙昊的秦王馬車內,看著眼前的一切,不由喟然一嘆:“朕還是第一次參加朕的葬禮呢” “噗——” 原本正襟危坐,生怕嬴政再打自己的趙昊,聽到這話,竟是忍不住撲哧一笑。 嬴政見狀,有些不滿的瞪了他一眼,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追問道:“你不是從夢中人那里了解過歷史么,說些朕不知道的事來聽聽?” “父皇想聽什么?”趙昊歪頭。 嬴政想了想,笑道:“就說朕的葬禮如何?” “說實話,父皇的葬禮,怕是亙古未有的葬禮.很少有人能想象父皇的葬禮有多宏大,就是后世史官的只言片語,都令人遐想連篇!“ “哦?” 嬴政聞言,頓時來了興趣:“意思是,后世還存有朕的陵寢?” “那可不!” 趙昊也來了興趣,侃侃而談道:“父皇的陵寢,被稱為世界奇跡。別的不說,就說兵馬俑,每日看兵馬俑的人,就多達數萬人!” “兵馬俑?” 嬴政眉頭微微皺起,不由生起一抹古怪之色:“看那東西干嘛?不就是陪葬品嗎?” “說是陪葬品,其實是文明的曇花一現!” “此話何解?” “父皇有所不知,自三代以來,無論是諸侯王,還是世家貴族,都有人殉的傳統。但人殉是非常不人道的,父皇用陶俑陪葬,可謂開古今之先河。然,父皇之后,人殉又復興起,讓多少家庭,支離破碎.” 說到這里,趙昊不禁欷歔一聲,想起了‘大明堡宗’唯一的功德,那就是廢除了人殉制度。 似乎感受到了趙昊的情緒,嬴政也變得十分嚴肅,沉著聲音道:“以后朕會頒布法令,徹底禁止人殉!” “父皇英明!” 趙昊笑著拍了嬴政一個馬屁,忽又想起什么似的,試探著追問嬴政:“父皇,兒臣一直有個疑問,這驪山帝陵,真的是您的陵墓嗎?那唐舉之所謂的驪山格局,您真的不相信?” “這” 嬴政遲疑了一下,目光灼灼地看著趙昊:“你問這個做什么?” “其實有件事,兒臣一直沒告訴父皇,夢中人說,蒙恬最后死在了獄中,他曾言,自己修長城,斷了大秦的龍脈” “胡說八道!” 還沒等趙昊把話說完,嬴政就低喝打斷了他:“朕曾數次派出勘輿家,勘探山川走勢,地脈走勢,怎可能斷了大秦龍脈!” “果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