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然而,微臣要罵他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罵他不知道哪頭重哪頭輕,萬一哪天天降暴雨,泄洪的時候河道阻塞,定然會造成黃河決堤,遺禍千里,生靈涂炭啊!” 朱慈烺眉頭緊蹙,沉吟片刻道:“你說的有些道理,闖軍的圍城才撤走不過七八天,你是如何知道這個消息的?” 李英杰道:“臣去年就聽派出去的御史提及此事,不過具體事宜尚未掌握清楚,因此未敢彈劾。此番闖軍剛剛撤走,臣便派了親信快馬加鞭趕往開封、河南、濟南、東昌等地核實,發(fā)現(xiàn)百姓利用泄洪道種菜之風(fēng)愈演愈烈。” 頓了一頓,繼續(xù)道:“在范濟世的治下,非但黃河沿岸如此,其他的運河、淮河、海河等大河的泄洪道皆有此種現(xiàn)象,若不加以遏制改正,等到暴雨來臨,大禍釀成之時,悔之晚矣!” 朱慈烺聽完李英杰的啟奏后點了點頭,目光落在荀彧身上:“荀昱何在?” 荀彧前幾日去天津推廣口罩的制作和佩戴事宜,昨日晌午才剛剛返回京城,聽到太子召喚自己,急忙出列作揖:“臣在!” “本宮授予你右僉都御史的頭銜,命你克日啟程去一趟濟寧的河道總督衙門徹查此事,并命范濟世做出解釋,倘若暴雨驟至該如何防洪?” 朱慈烺金口玉言,將正五品的工部郎中荀彧提拔為正四品的僉都御史,擔(dān)任巡差大臣,前往沿河各地核實此事,消除隱患。 “臣謹遵太子殿下圣諭!”荀彧躬身領(lǐng)命。 李英杰有些不服:“太子爺,這事是我提的,為何不讓微臣去巡視一番?” 朱慈烺擺擺手:“剛則易折,弦緊易斷。荀昱比你更適合做欽差,你就繼續(xù)留在京城監(jiān)督百官吧!” 治理河道之事暫時告一段落,接著由內(nèi)外城總兵官、明威將軍戚繼光出列稟奏戰(zhàn)況: “啟奏殿下,闖軍不僅三日沒有攻城,甚至于昨夜悄悄拔營向西撤退了三十里,不知是何用意?臣與王國興、司馬嚴兩位將軍討論了半夜,無法判斷李自成的用意,故此當(dāng)朝稟明,請諸位同僚說說看法。” 明朝的文官對于軍事幾乎都是門外漢,連戚繼光、王國興這些武將都無法做出準(zhǔn)確判斷,誰又會站出來班門弄斧? 術(shù)業(yè)有專攻,你這不是難為人嘛,當(dāng)下一個個裝作充耳不聞,或者低頭凝思,或者抬頭仰望,總之不予置評,不說話就不會犯錯。 兵部尚書王家彥沒辦法,站出來分析了一通,最后一言而概之:闖軍突然撤退,很可能是因為軍中瘟疫爆發(fā),所以才徐徐撤退。 朱慈烺點點頭:“闖軍之中爆發(fā)瘟疫很有可能,但如果疫情嚴重的話,他們?yōu)楹尾恢苯映吠朔祷仃兾骼铣玻繀s是向西后撤三十里繼續(xù)安營扎寨,打又不打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兵部的官員一起把目光投向諸葛亮,希望這位年輕的侍郎站出來分析一番。 其他五部可以回避這個問題,因為戰(zhàn)事并非他們負責(zé)的,但兵部卻不行,這個部門相當(dāng)于朱慈烺穿越前的司令部加參謀部的結(jié)合體,如果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那干脆就把兵部裁撤掉算了。 諸葛亮在期待的目光中緩緩出列,抱著笏板作揖施禮:“臣判斷李自成退而不撤很可能有三個原因。” “說來聽聽。”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