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慈烺是個孝順孩子,想要紆尊降貴幫好大娘穿鞋子,長輩生病了,晚輩盡盡孝心也是應該的嘛! “你是大明儲君,豈能干這種伺候人的差事。” 張皇后婉言謝絕了好大侄的孝心,也沒有喊宮女,自己麻利的穿上外套,提上鞋子,準備帶著朱慈烺到外面說話。 好大侄已經長大成人,必須要避嫌,這點道理張嫣還是懂得。 “這是什么東西?” 張嫣一眼瞥見圓桌上放的紙票,拿起來一看,上面赫然寫著“日月錢莊存銀七千兩”的字樣,不由得皺眉道:“瑯兒,哪里來的銀票?” 朱慈烺跟在張嫣身后,淡淡的道:“回皇伯母的話,前些日子你資助了侄兒四千八百兩銀子,三百兩黃金,折合起來大約七千兩左右。現在侄兒手里寬綽了一些,也是時候還給你了。” 張皇后在前,朱慈烺在后,說著話走出了寢宮來到正殿,鄭尚宮急忙上前奉茶。 張皇后接過來呷了一口,示意朱慈烺坐下說話:“哀家是捐出去的,怎么能再要回來。” “皇伯母平日里省吃儉用,侄兒不能收你這筆錢。你能慷慨解囊幫助侄兒渡過難關就不錯了,還請皇伯母收下。” 朱慈烺長揖到地,態度誠懇,“另外,李從良也捐了三千兩,侄兒也打算還給他!” 張皇后點點頭,以不容拒絕的語氣道:“李從良這個人哀家還是很了解的,他入宮二十多年,從小太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估計也就攢了這些錢吧? 你若想還他,就還他吧,伯母的錢就不必了。我既然說要捐獻給朝廷,就是真心實意的捐獻,哀家又豈是虛偽做作之人?” 朱慈烺道:“自然不會有人懷疑皇伯母虛偽,只是侄兒見你生活清貧,心下不忍要你的錢。” 張皇后莞爾一笑道:“你跟你父皇都很尊敬我,哀家在這宮中不愁吃不愁喝,要這么多錢做什么?你若不把銀票拿回去,哀家就派人送到戶部國庫去,也算是我這個皇后為大明略盡綿薄之力。” 朱慈烺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張皇后要捐錢是她的情義,自己把錢還給她是自己的孝心,她如果真想把錢捐到國庫就隨她吧! 張皇后心思縝密,心念轉動,一下子就猜到了朱慈烺突然還錢的原因。 “瑯兒啊,伯母這幾天沒去看你,絕不是因為錢。而是慈慶宮地處紫禁城前院,按照祖制,后宮之人不得隨便涉足,故此皇伯母沒事盡量不去,以免有違祖制。” 朱慈烺恍然頓悟,但也不能承認因為她這幾天沒去看自己,自己就來還錢,“侄兒倒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感覺有幾天沒見到伯母了,作為晚輩也該來給你問安。這樣吧,以后我沒事的時候過來給你請安,這樣就不會違背祖制了。” 張皇后笑著點頭:“這樣倒是很好,只是瑯兒政務繁忙,莫要耽誤了正事就好。” 朱慈烺又閑聊了片刻,起身告辭。 張皇后起身送行:“皇伯母我沒有胃口,就不留你吃飯了,等哪天星彩進宮的時候我再讓鄭尚宮去約你。” “侄兒告辭!” 朱慈烺彎腰作別,帶著徐來福施施然回了慈慶宮,知道了好大娘不來看自己的原因后,心情突然就愉悅起來。 這場春雨下起來便沒完沒了,從午后一直持續到傍晚也沒有停歇的意思,還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 朱慈烺獨自在慈慶宮用過晚膳,先后接見了兵部侍郎諸葛亮、戶部侍郎陳應元,夜間就再也沒有人冒雨求見。 朱慈烺批了半個時辰奏折,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便一目十行,走馬觀花的做了批示,很快就把一摞奏折批閱完畢。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百無聊賴的朱慈烺在空曠的大殿里做了一會體操,舒展下筋骨,然后由四個宮女伺候著沐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