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歷史的十字路口-《狂野北美1846》
第(2/3)頁
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大唐帝國萬千官僚中的精英,聞言后心領神會,頓時覺得心下一松,壓力去了大半。
半島總督陳舉恩猶豫了下,還是說道;“啟奏圣皇太祖陛下,英法意等國高層為了因應當前危局,已緊急要求高級別外交磋商。量其所為,必定要求帝國方面大幅增派兵力和物資,紓緩當下岌岌可危的局勢。”
李察撇了他一眼,心知這是帝國政府方面請旨應對,淡淡的說道;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原本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既然簽訂了盟約,作為肩負維護國際秩序的世界列強國家,就要做好表率,堅定不移的捍衛神圣盟約,成為盟友可以依賴的堅實依靠。
這是一個世界大國應有的作為,絕不能像意大利人那樣朝三暮四。
當然,該談的還得談。
盟約內的義務必須無條件貫徹下去,這沒什么好說的。
超出盟約范圍的義務,可以在新的緊急磋商中提出,由各國首腦磋商后取得一致。
原本出兵60萬索取的利益和出兵300萬所取得的利益是不同的,付出的代價不同,得到的自然也就不同。
莫要恥于談利益,別人不會乖乖的將好東西送到你的面前。
所謂的國際危機,既有危險也有機會,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比如在歐洲
大唐帝國方面希望在戰后能夠獲得南烏克蘭或者東烏克蘭加上克里米亞島,這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比如在半島地區
帝國的利益范疇可以擴展到敘利亞地區,或者采取唐英雙方共治的舉措,這都是可行的方案。
如此一來
大唐帝國整個半島地區在溫暖的地中海就有了穩定可靠的港口,將勢力鍥入歐洲,擁有穩固的橋頭堡。
在歐洲,至少擁有克里米亞半島這個穩固的統治區,在歐洲事務中擁有一席之地。
帝國在戰后新的國際秩序中重要地位,必須得到明文確認。
大唐帝國不缺錢也不缺兵,歐洲想要得到力度更大的支持,那么就拿實際利益來換。”
殿中各位邊疆大臣聽著眼睛一亮,細細琢磨一番后,還真是這個理兒。
尤其是圣皇太祖陛下所說的;
“爆發于歐洲的全面戰爭,究其始終,那是英法意等國的大麻煩,而不是我們的大麻煩。”
簡直一針見血,道出了當前世界大戰的本質。
歐洲的情況越發的風雨飄搖,大唐帝國能夠獲取的戰后利益就越豐厚,呈現水漲船高之勢。
歐洲盟友需要的糧食物資和兵力,大唐帝國幾乎可以敞開了無限量供應,關鍵就在于價碼是否合適?
以大唐帝國如今的巨大體量,出兵200萬以內都不需要戰爭動員,也不需要轉入戰時體制,只要加強供應生產即可。
根據前期60萬募兵的情況來看
大唐帝國國內的各族裔民眾,英法意荷及中南美白人族裔較為積極,應征報名的占據一半以上,剩下的才是華裔,德裔。
僅僅一周功夫,募兵60萬的任務便完成了,經過緊張的訓練和運輸工作,在本年度時至12月間,已陸續抵達歐洲擔負戰備任務。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