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東歐新形勢-《狂野北美1846》
第(3/3)頁
這支軍隊雖然缺醫少藥,武器更是配備不全,但畢竟人數在那里呢,可不是大貓小貓兩三只。
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讓高爾察克叛軍、鄧尼金叛軍等白俄勢力先上,在國內混亂中,與其互相消耗。
等過了1~2年后,在沙俄新政權的虛弱期再重拳出擊,一舉奠定勝利局面。
大唐帝國的要求不高,也不追求消滅沙俄新政權,只不過要求沙俄方面通過書面條約承認,大唐帝國分割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東部及南部的現實。
屆時視具體情況,興許要加上一條;
沙俄方面應承認國家分裂的現實,也許在中西伯利亞,也許在高加索,現在還不能確定從何處入手。
蝴蝶翅膀對歷史改變甚多,但歐洲的大致局勢頑強的保存了下來,只不過沙俄會比原來歷史時空要虛弱的多。
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先后轟然倒塌后,十幾個新的國家紛紛獨立,演繹出越來越紛繁熱鬧的新局面,更加貼近李察熟悉的那個歐洲。
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勛爵,唐國首相胡永堂勛爵,法國總理克里蒙梭三巨頭已經確定;
將在巴黎和會上肢解奧斯曼帝國,從國際法理上承認各國勢力范圍,包括大唐帝國在阿拉伯半島新六省之地,英唐法共管敘利亞等。
巴黎和會實際上是一次戰勝國的分臟大會,由英法唐三國主導,這三個國家也將從中賺取最大的利益。
沙俄早早的退出了第1次世界大戰,原本計劃分給沙俄的土耳其海峽和君士坦丁堡歸屬問題,必將成為巴黎和會爭奪的焦點。
由于戰后處置德國問題高于奧斯曼帝國的優先度,所以相關問題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扯皮,拖延一、二年甚至更長時間都有可能。
目前內定的是除了大唐帝國獲得的阿拉伯半島六省之地外,還有其他幾條。
第1條,除伊斯坦布爾以外的東色雷斯地區割讓給希臘,伊茲密爾地區則在五年后公投,以決定是否加入希臘。
第2條,承認亞美尼亞獨立,并將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
第3條,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唐、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
第4條,奧斯曼帝國放棄所有亞非屬地,由英唐法三國成立保護國委任統治,其中法國獲得黎巴嫩地區,與英唐兩國共管敘利亞地區。
英國獲得伊拉克及巴勒斯坦地區,唐國獲得約旦,科威特等半島六省之地。
第5條,承認意大利吞并多德卡尼斯群島(十二群島),這是當初答應給意大利王國參戰的條件,現在兌付了。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奧斯曼帝國已經喪失了在歐洲的絕大部分屬地,包括希臘,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與黑塞哥維那,喪失了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突尼斯和大半個阿拉伯半島。
在戰后條約中
又喪失了敘利亞,伊拉克,亞美尼亞,巴勒斯坦和黎巴嫩,原本的國土面積縮水了71%,只剩下41萬平方公里領土。
若稱之為對奧斯曼帝國的腰斬,半點也不為過。
話題回到烏克蘭
大唐帝國計劃扶持烏克蘭獨立,并且將這一計劃與扶持波蘭獨立并列,作為巴黎和會上的主要訴求之一。
無論這個新的烏克蘭國家未來命運如何,這一份情誼,大唐是要定了。
這也是對唐屬歐洲地區額外加一道保險,在時刻面臨沙俄入侵的危險情況下,烏克蘭人只有緊緊的抱住大唐帝國的大粗腿,沒有第二條選擇。
由于歷史,民族和信仰的不同,即便扶持波蘭復國,這個新生的國家未來必定親英,英法,這是胎里帶的天性。
所以,在波蘭之外,大唐帝國要扶植一個歐洲親唐政權,那就是烏克蘭,并將其頂在對抗俄國的第一線上。
這興許就是烏克蘭的宿命,歐洲的小國弱國總是無法掌控自身的命運,成為大國對抗的棋子。
烏克蘭的地理條件決定了,始終無法擺脫大唐帝國的鉗制。
在大唐帝國占有克里米亞半島和奧德薩周邊的烏克蘭南部地區后,這個計劃中的新生烏克蘭國家就是一個妥妥的內陸國,沒有自己的出海口。
廣袤肥沃的烏克蘭大平原黑土地盛產農產品,被稱之為“歐洲糧倉”。
可再多的糧食運不出去也是白扯,黑海沿岸的港口就是出口糧食的唯一生命線,如今緊緊地抓在大唐帝國的手中。
除非烏克蘭奪取這些黑海沿岸港口,否則,就無法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未慮勝,先慮敗。
李察在東歐地區有一整套慎密的布置,可以保障海外省的安全,并留下了充足反擊的后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