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深懊悔,為什么不早點將我的心意告知梅姑呢?或者,讓娘親早點轉告,娘親聰慧,或許一談,就會察覺到她有尋死的念頭。娘親又慣會說服人,一旦察覺到她萬念俱灰,必然苦苦相勸,那么她或許就不會在這么年輕的時侯就死了。 她才十九歲呀。人生里最美麗的花季,為何要如此厭世?僅僅是為了她的梅郎嗎?一個與她有婚約的從小一起青梅竹馬長大的男子,不是還未成親嗎?值得她如此拋開生死,一謂追隨嗎? 后來,梅玨無意中談及他們兩個,我才恍然覺得他們之間或者情意甚篤。原來梅姑自小家貧,哪里有錢讀書?可自從八歲那年,因緣際會,與梅仕卿訂下婚約之后,梅仕卿就時常教她讀書。 不僅詩書,琴棋書畫,梅仕卿無所不教。只要他會的,他都悉數傳授。梅姑原本就聰穎,因此領悟得很快,舉一反三,融匯貫通,一個教得愉快,一個學得認真。于感情上,他們也突飛猛進,不僅像情侶,而且像師徒。 梅姑對梅仕卿,除了“情”,或許還有“恩”。 梅姑學成之后,與梅仕卿兩人時常花前月下,吟詩作對,對弈作畫,心心相印。 如此天造地設的一對,居然被李渭破壞了。當無為縣的百姓知曉李渭的所作所為之后,無不為這對神仙美眷的悲涼結局扼腕嘆惜。 我又何嘗不是如此?當然,除了扼腕嘆惜,我的心里還夾雜著一絲惱怒。莫名的惱怒。 這件事對我影響如此深遠,我變得更加冷情,更加寡言,在把自己連續關在房里一個月后,我還死纏著爹跟他學會了水性。我不要再有任何一個生命在我的手里溜走。 我不太明白自己心里在想些什么,我的情緒是復雜的。有一度,娘以為我愛上了梅姑,非常焦急,百般開解。可我是嗎?我只有十三歲,愛上一個十九歲的大姐姐,似乎令人匪夷所思! 但若非愛,對她的死,又為什么會那么悲痛?她死后,我在乍見到她僵硬的尸體后撫尸痛哭過一次。從此,我就再也沒有哭過。仿佛眼淚在那次流盡了,我的神情更冷更酷了,同時在漸漸長大之后,也變得更加英俊。 我時常聽到別人對我的贊嘆聲,也時常從娘親那里收到信息,說某某將軍或者某某大臣的閨女尋死覓活地要嫁給我。 可為什么,聽到這些消息,我的冷笑卻令娘的心顫抖不已。 長大之后的我,無論何事都能讓娘親放心,可唯獨我的終身大事卻令娘憂心不已。對于繁蕪的國事,她信手拈來就能輕易解決。可對于我的心結,她卻苦于無法開解。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當時的我并不知道,其實我一生的感情早在我十三歲那年就注定了的,梅姑終究要與我糾纏到底了。 我當年終究只有十三歲,即使我悲痛欲絕,卻也無法做到心如枯井。 處理完梅姑的后事,把自己關在東宮一個月之后,南宮傲的到訪又讓我的心沸騰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