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塵沙在李慕的身后揚起十數丈高,這時,他正高高舉起木棍,宛若審判的神明。 ...... 二同村在一天時間里發生了兩件十年難遇的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礦塌了。 所幸的是當時由于李慕正在鬧事,煤礦工人都在外看熱鬧,除了一名不慎被壓斷腿的人外,無人殞命。 實乃大幸! 第二件事情,就是李慕預測到了礦難的發生,這其中怕不是有什么說道。 其實,李慕在回家的路上就觀察到,礦洞出口的立柱不斷有土掉落,推土機又在不斷施工。 幾乎沒有安全防護的礦洞。 不塌才怪! 這幾年坍塌的私人煤礦不知有多少,因此國家在九七年時才趁金融危機大力整頓。 李慕沒有理會外邊的流言蜚語。 這時,荒蕪的小院落里,李慕讓莊世明借來了一塊黑板。 建一座晶圓廠要花的錢實在太多了,而且時間緊迫,李慕本來的計劃是拿著設計方案,去游說當代的企業家。 這是最直接,最快的方法。 可當前經濟總量十分有限,建半導體工廠的概念,可以當做圈錢的幌子,一朝真要建廠,可是上百億的投。 沒有一點自己的產業,光是割企業家韭菜也不夠用的。 況且,要游說企業家,也得有一定的資本,一定的身份地位才能對等交流。 此時,黑板上以二同村為中心,畫出了一直到市區的各個村鎮集市地形圖。 整個市里能做多大生意,也很容易一目了然。 這個時代,個體經濟剛剛崛起,許多私營店鋪如雨后春筍,城市消費也提高了。 李慕打算先做一批豆腐機設備,在市區周邊的鄉鎮推廣,農村里住房面積大,做好的豆腐還能賣到城里。 莊世明作為運輸司機,每天騎著三輪車幫李慕外出尋找陳舊的機械零部件。 李慕的錢肯定是不夠用的,于是又從小莊在礦上的工資湊了三百塊。 不出三天,李慕靠著系統方案,手搓出了一臺豆腐機。 第(3/3)頁